中国父母一半的付出,都在无用的地方这些
擅长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83860.html文丨福林妈咪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下面这8个因素中,你认为哪几个因素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关系:1.孩子拥有高学历的父母;2.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3.孩子的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4.孩子搬到更好的小区;5.孩子的妈妈在30岁或者更晚的时候生第一个孩子;6.孩子的妈妈在他出生后到幼儿园之前不出去工作;7.孩子的家里有很多父母看的书籍;8.孩子的父母每天给他读书;如果我告诉你,其中只有4个因素和孩子后来的成绩有较高的关联度,你会选择哪4个?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美国的教育部进行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和研究,他们选取了一千多个学校里的两万多名孩子做样本,经过长期的跟踪和调查,获取信息,来研究孩子们的成绩和哪些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上面列举的8个因素,很多妈妈十分难以选择,因为好像每一个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而且很多家庭,都为其中的每个因素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有的家庭为了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换到学区房、为了孩子即使夫妻感情破裂坚持不离婚,还有的宝妈为了在3岁前陪伴孩子而一直离职在家。那这些付出是否真对孩子的成绩有影响呢?细心的妈妈也许发现了,这8个因素中,其实存在两两对照。一、高学历的父母VS完整的家庭有关:父母是否高学历无关:是否拥有完整家庭父母受教育水平高,无疑对孩子会有正面影响,这不仅是教孩子写作业这么简单,而是思想水平、教育投资、教育方式的优势。虽然学霸的孩子不一定是学霸,但是孩子是学渣的水平会低很多。而爸爸妈妈是否离婚,实际上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相关性。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大哥凌霄爸爸妈妈离婚,而且妈妈选择不要他,但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小哥贺子秋,妈妈一走杳无音信,但他的成绩也名列前茅。与其为了孩子的学习而选择隐忍,选择对孩子隐瞒,不如大方的让孩子了解真相,至少父母不会经常吵架和冷暴力。而且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也很早熟,他们对于爸爸妈妈感情不和的敏感度足够高,也对爸爸妈妈离婚这件事的接受度足够高,只要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像抛弃孩子一如既往的让孩子感受到爱,那么孩子受到的心理冲击也会更小一些。二、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VS更好的小区有关: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无关:更好的小区中国人都知道孟母三迁的典故,所以非常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的父母费劲波折买学区房,费尽心机打入小区条件比较好的业主圈子,希望孩子能和更优秀的孩子玩儿。但实际上,社区环境是否好,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有那么大吗?我们选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应该是和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如果父母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生活和教育孩子上就比较自信,这才是会影响到孩子成绩的因素。三、晚生孩子VS生完宝宝不去工作有关:宝妈晚生孩子无关:生完孩子后不工作对妈妈人生选择来说,这两个选择似乎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晚点生宝宝可以在工作、经济条件上有更好的积累,而早生宝宝,宝宝长大后再去工作,就可以一鼓作气的工作下去。以前我经常强调,孩子3岁前妈妈对孩子的陪伴有多重要,因为这对孩子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但是这个研究的结果是,宝宝3岁前,妈妈是否工作,和孩子的成绩无相关性。而妈妈生第一个孩子的年龄较晚,则对孩子的成绩起到明显作用。《魔鬼经济学》中说:晚育的妈妈往往有比较强的职业规划,事业上有会更有成就,而且她们往往有更高的学历,心智也更为成熟。有研究表明,26-28岁是女性生育黄金期,这个阶段出生的宝宝会更加聪明,平均智商可达到.29。所以说,这个阶段要宝宝,妈妈们不仅软实力高,而且可以给到孩子很多先天优势,让宝宝有更高的智商。四、家里有很多书VS父母给孩子读书有关:家里有很多藏书无关:父母陪孩子看书这一点是不是很多妈妈都猜错了?为啥有书就能让孩子成绩更好,而陪孩子读书反而对成绩没有影响呢?很多家庭都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爸爸妈妈每天都会陪孩子看一个小时的书,并且已经养成了习惯,花了很多钱,家里的绘本都快放不下了,难道这一点用都没有吗?从这个角度想一想或许就能明白了:陪孩子看书,主体是孩子,而家里有很多爸爸妈妈的书,说明爸爸妈妈本身就爱看书,他们会有自己的阅读时间。所以说,到底是只监督孩子看书效果好,还是爸爸妈妈自己看书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绘本看的不少,但并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也没有真正爱上看书的原因。高晓松的母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她们家很少去监督孩子学习,但是家里藏书很多,到处都是爸爸妈妈做的读书卡和笔记。虽然平时忙的没有时间管孩子,但是家里的阅读氛围给了孩子很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兄妹俩都很爱读书。这样一看,是不是我们很多付出其实对孩子的成绩是没有作用的?不管是给孩子讲绘本读书,还是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直陪伴孩子,或者是让孩子打入更高的圈子,这些地方我们费尽心机,却依然没有效果,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历程,而是拿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了形式,却不一定实现了内涵。成长环境是更自由的,更宽松的,更智慧的,如果我们把力气花在了解孩子、提升自己上,而不是一个个所谓“为孩子好”的标准上,才能真正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作用。
上一篇文章: 让孩子从小自信,从教他认可自己的长相开始 下一篇文章: 学校大扫除被老师点名,我替老师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