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期间上王福林回忆录十二
年8月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了三矿的家里。星期一早晨带着母亲返回白芨沟矿上班时,在大峰矿碰巧遇见了矿党委书记胡文才,他说局里通知我去参加周一的会议。我说先把我母亲送到白芨沟矿招待所安顿下后,我就马上赶去石炭井。
这次会议我事先并不知道,去的路上心里还多番猜测,不知为什么要我参会。当我到达石炭井矿务局会议室时,室内人员满堂,各矿领导都在座,大家相互寒暄。我进门后找了个位置立即悄悄坐下,至于我进门前大家在讨论生命,我一概不知。
我坐下没一会儿,赵好修书记宣布开会。我一直稀里糊涂地不知道这会同我有什么关系。正懵懂间,突然听到我名字,原来宁夏自治区公布了石炭井矿务局新领导班子,我被从白芨沟矿长的位置提升为矿务局副局长。
任命来的很突然,我没有任何心里准备。
当时距离我去白芨沟矿工作刚满一年两个月,在经历了大洪水、职工队伍整顿、职工生活改善等大刀阔斧地工作后,白芨沟的生产已经走向正规,干部工人的积极性都被动员了起来,生产安全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矿长,我的工作刚觉得顺手。
我原本计划安心在白芨沟工作下来,用三年时间把该矿改变为全局第一大矿、先进矿,这不仅是我的雄心,也是我给宁夏煤炭厅刘国范厅长做的保证。
故而我在白芨沟矿工作时,从未有任何私心杂念,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白芨沟矿干好,至于其它的个人得失、升职加薪等,都未曾考虑。而且我也非常清楚,我刚到新单位一年,也没有资格去想升职问题。
但为什么会飞来一道意料之外的任命呢?事后我慢慢找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上级要求石炭井矿区新建一个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班子;原有的领导年纪偏大,专业化程度低,这样的领导班子带领一个大型煤矿企业确实不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当时全局原有的矿局领导,90%是老同志担任书记、矿长、处长,他们的年纪大多已超过50岁,特别是政策要求书记、矿长、处长要老中青三结合,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
赵好修、谢成武、卜照福他们三人都超过50岁,这就需要配三个不超过40岁的人,当时各矿领导班子正处级没有,只选副职,所以陈宁、金宪荣、徐升都是从副处跨一级直接升为副局的,我当年47岁,勉强能进班子。
二是满足年轻化的同时必须达到专业化要求,赵书记他们三人都不是专业搞煤矿和有井下生产经验的人,谢成武是搞基建的,卜照福是搞设计的,只有我不仅是采煤专业出身,而且有20多年井下生产管理和全矿行政管理经验。
宁夏煤炭厅曾多次提到,石炭井矿务局抓生产王福林是第一人选,他在采煤队15年,管理两个矿10年,具备管理经验,能吃苦,身体素质也好,党性强,群众关系也好。
我担任副局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符合了中央政策,即大型企业一定要老中青三结合,而且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过去凭借论资排辈担任领导的老同志,和从工人队伍里提上的老干部,基本退居二线。
新班子共有七人组成:党委书记赵好修;党委副书记徐升;局长谢成武;副局长王福林、陈宁、金宪荣、卜照福。
这里要提别感谢赵好修书记,他是继徐子美、王进玉之后,我遇到的第三位好书记;赵好修书记,更是石炭井矿务局知识分子的伯乐。
赵好修主持石炭井矿务局党委工作后,积极建议上级组织把一些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有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中年知识分子提拔到局级领导班子里中来。在赵好修的推动下,我和许多长期在一线的中年知识分子走上了矿、局的领导岗位,使得石炭井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的模范单位。
升任副局长后,我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和长处,本着团结同志发挥一技之长的想法,坚持下井工作,把井下的事情做到极致。平时除了开会就领着生产处,安检处等领导下井,全局一个矿一矿地轮流下井,一个矿每月至少能下两次,掌握第一手井下生产情况,是我们做煤矿领导的底线。
于是我不停地跑啊,改变了局领导过去远远不了解各矿井下情况的被动局面,我专注在煤矿生产上,与产煤无关的其它局里的党政大事,我不过问,自有书记、局长去管,大家各司其职,我把生产安全和产煤管住了,局里的大面就好多了,
我在副局长职位上干了整4年零3个月,不敢说有功劳,但苦劳肯定有。为了感谢党的培养,我尽心尽职地努力工作,不怕苦和累,四年来把全局上百公里矿区走得清清楚楚,走遍了各矿井下主要巷道,解决了些重大难题。
到了年,赵书记退休时力挺我当局长,说“非他不可”。很长时间以后,我才知道,赵书记当年曾给自治区煤炭厅组织部写信举荐我。真心感谢老领导对我的关心,敬佩老领导为了矿区的发展大公无私地付出。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