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林,刀尖流转,坚守匠心

一生忠一事,一心忠一技。恰如周福林与核雕。周福林于年入行核雕,师从外公殷派创始人之子殷荣生。他刻苦钻研,加之天赋使然,仅一年即代外公接下当地雕刻厂的订单。此后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硕果累累,活跃在核雕和收藏界。他曾受邀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知名媒体上介绍核雕文化。周福林的“鸿壇阁”开在舟山老街上。在核雕店林立的老街上,“鸿壇阁”并不起眼。但若门前过,总会看到周福林和徒弟,一老一少伏案细刻,有时客人入店都浑然不觉,不免被二人的专注所吸引。店内获奖证书和奖杯繁多,还有多张名人合影,诉说着主人的成就。匠人易得,匠心难守百年前,苏州太湖畔香山脚下,舟山村人殷根福,开创了殷派核雕,名扬沪上。从此舟山村与核雕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沾染了大名鼎鼎香山帮的灵气,舟山村出尽能工巧匠,寸长果核任其雕,栩栩如生入眼帘。周福林被称为嫡传殷派,殷派对匠人的手艺要求极高,讲究悟性,更看重匠人的心性和定力。其雕刻讲究刀工入深入细入精,像五官中的胡须眉毛要清晰,小至瞳孔都要做镂空处理,以期作品达到神采奕奕、传神至极的效果。后来殷派在传承中,还衍生出了钟派、须派等众多流派,但殷派辨识度很高。近年来机雕盛行,周福林并不排斥,机雕满足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对核雕文化是很好的推广。不过周福林仍坚持全手工雕刻,他认为手工雕刻更为灵活自由,尤其是人物刻画或者线条丰富的作品,机雕的线路单一死板就有了局限性,而手工制作可以力道深浅交替,线条缓曲自如,关键是可以注入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性格表达,让静止的图案有了神韵。不禁令人感慨,这或许就是艺术品和产品的区别。全手工的核雕非朝夕之功,匠人易得,匠心难守。从材料选取、题材表现、刀工技艺上,周福林都追求至美至精。他的材料选择十分考究,对果核纹理密度薄厚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些会影响作品的表达效果。核雕题材多是一种祝福,多用传统典故,如独占鳌头、金蝉折贵等。再早期传统的如十八罗汉、念珠等。这些美好的寓意不能简单的雕刻,匠人要用刀赋予它生命。刀尖游走就像曲子,高低曲折流转,才能刻画出有灵性的作品。除了对匠人刀工技艺要求高以外,匠人人生经历、胸怀、素养积累也十分关键。商道酬信源远流长到了知命之年的周福林,四十年来见证了行业蓬勃有序的发展。今天的舟山村,家家户户都做核雕,是当地一大产业。相关协会也常组织活动交流学习。周福林非常支持,只有同行一起交流探讨才会有进步,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整个核雕文化的影响力才能越来越大。在周福林看来,诚信是立足的根本,只有诚信才会出口碑。周福林凭借好口碑,在业内外收获了很多友谊,客户发展成朋友更是常事。他与很多收藏界的朋友,最初都是以核雕相识,后来成为莫逆之交。甚至有朋友会介绍亲戚跨省找他拜师学艺。很多朋友建议周福林开办一间核雕博物馆。他也心动过,但考虑这会占用他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管理与展馆维护上,不再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作品,他就放弃了。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匠人,要沉心定气打磨技艺。他很享受雕刻和创作的过程。周福林自嘲当年入行生活所迫,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越发着迷,传统文化的脉络仿佛就在这刀尖下。看到核雕文化近年来已经被广泛推广,看到很多年轻人都加入到这个行业,周福林很欣慰,说明传统文化的脉络在延续。他开门收徒,要把老祖宗的手艺和心血传承下去,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