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福林村耕读园地块微建造重塑空间仪式感
应地形起伏变化的灯柱
基地认知
Baseonthecognitive
福林村即檀林,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西部,有“五古”之称—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市、古学塾、古禅寺,被列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本次微建造项目始于年初疫情初始阶段,刚调研完基地,疫情就爆发,项目的沟通和建造过程主要采取网络沟通和部分现场指导的方式。
福林村村委给我们的任务改造养兰山馆东侧地块,基地内现有水泥砖棚屋,属于违章搭建,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对场地进行清理和改造。基地西侧为福林村早期私塾养兰山馆,北侧为村民朝拜的小庙“三姓宫”,南侧30米处为福林村党群中心。随着村里传统建筑的改造和挖掘,该地块的改造也为今后养兰山馆的保护开发做好周边环境的修整和铺垫。
▼基地周边概览
▼现状照片
内容提炼
Contentextraction
通过对地块的调研,发现场地与周边道路有一定的高差,与养兰山馆的前广场也具有一定高差,地块的独立性较强,同时微建造的经费有限,可以采取分期改造的策略,一期先改造的村庄干道旁狭长的L型地块,二期再整理养兰山馆前广场地块环境,最后通过整体的环境提升为养兰山馆远期的开发做好准备。
▼项目分期图
设计构思
Designconcept
在场地整理过程中,团队入村调研,对村庄建筑和空间布局进行深入研究。调研中我们对福林村私塾文化、民间信仰建筑印象深刻。在地信仰的空间是闽南村落重要的空间节点,在村落空间布局上起到重要角色。地块西、北两侧分别养兰山馆和三姓宫,凸显福林村特色的空间肌理和文化内容,我们决定通过提炼将其共性元素融合到方案设计中。在方案沟通中业主提出耕读园的设计主题,我们通过对主题进行梳理,排除常见的耕种、教读场景和简单的符号拼贴形式。避免简单生搬硬套某一方向元素,这可能破坏村庄肌理,降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内涵。
周边建筑元素
▼养兰山馆▼三姓宫
最终方案设计以油灯为设计媒介,以变化的油灯形态为场地意向,通过提炼古代和现代居住空间中油灯的形状和寓意,将其浓缩在微景观之中,形成“耕读祈福,微光成林”的设计主题。学堂油灯夜读(养兰山馆),寺庙油灯祈福(三姓宫、福林寺),设计中以油灯之名,通过油灯形式提炼了场地的共性特征,提取福林村孝端桥阵列、排序、起伏、延伸等空间手法塑造非具象的场地符号使其能融入到福林村场地肌理中。
▼油灯符号的提炼
▼设计元素的提炼
▼福林孝端桥形式语汇的提取▼方案手绘图
▼改造前▼改造后
▼建成航拍图
▼应地形起伏变化的灯柱
▼灯柱与道路的关系
▼灯柱立面
▼半圆形灯柱围栏
▼三姓宫前的阵列灯柱
▼村庄干道、微景观和周边建筑关系
▼阵列的空间序列感
▼花池中的活字印刷造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融入到环境之中
建造过程
Buildingprocess
该项目开始于疫情初期,因此在前期方案阶段搁置了一段时间,也一度以为该项目会被放弃,不过福林村委在疫情稳定之后于年下半年重启该项目。经过多次与村委和施工团队的沟通,将方案设计和造价调整到较为合理的阶段。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村委长期在场跟踪项目进度,我们团队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方式对接项目现场,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场地局部设计进行调整。比较遗憾的是由于线上沟通比较不全面,施工过程电线管网预埋不足和局部构造手法单一,也影响到了后期效果的呈现。因疫情原因比较少能到现场,基本都是通过网络与村委人员和施工团队进行沟通,大家能达到较好的设计认同和落地执行共识,为该项目完成提供良好保证。
▼棚屋拆除和场地整理
▼半圆形围栏砌筑完成
▼地面铺装和局部方案调整
▼地面铺装施工
▼刻字选石
▼基本竣工完成
材料工艺
Materialtechnology
设计中我们一直考虑是否尝试用红砖之外的其他材料,当方案不断推敲和深化时,我们发现红砖依旧是很好的主体材料,只需要以赋予材料有更多的形体语汇和形态寓意。在设计中我们用红砖来做曲面边界,用窗花来做路灯灯罩,特别是灯罩的制作,工人师傅需要根据灯柱的规格进行量体裁衣,每块砖都有进行切割和拼合,消耗师傅们较多的工时。事实证明本次的材料使用是合理且合适的,通过施工完成效果来看,场地的材质肌理完全融入到村庄的环境之中,空间造型的符号也能根据场地私塾文化和在地信仰的节点进行提炼,以灯之形,塑造隐形的空间仪式感。
▼灯罩的构造细节
▼半圆形围栏和景观石
思考
Thinking
本次项目虽小,但持续时间长,由于业主方的信任,方案设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落地实施。设计以红砖为材料依托,运用现代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在解决场地关系的同时又能较好融入到环境之中,即能达到与村庄肌理融合又凸显当下时代语境的空间形式。希望能依托该地块,为养兰山馆远期修缮改造做铺垫,为乡村微景观建造拓展空间和内容。
我们团队与厦大乡建社合作在福林实践将近一年半时间,福林村通过场地微改造,采取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方式进行村落空间的改造和激活,形成了比较有自己特色的“福林模式”。年福林村在微景观建造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传统建筑修缮和微改造的途径,通过对村庄特色建筑如书投楼、春晖楼进行修缮,对部分节点小建筑如望月楼进行微改造来修复村庄建筑空间肌理,达到了“控成本出效果”的预期目标。
福林村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两个国字号头衔,这既是福林村的“光环”也是福林村的“枷锁”,使得福林村村两委和设计团队面临更多的压力,进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相信在不断的尝试中,福林会走出一条自己特色的传统村落空间更新之路。
项目图纸
Projectdrawings
▼总平面图
▼设计效果图
▼平面尺寸标注图
▼立面图
项目名称:福林村耕读园地块微建造
设计方:嘉艺乡建/厦大乡建社项目设计完成年份:.12主创及设计团队:指导老师:叶茂乐陈锦椿叶冬松
学生团队:张哲朱恒弘许一杰
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