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各种育儿理论逼疯你做人还不错,孩
文丨福林妈咪
很多宝妈会发现,自从生完孩子,莫名地焦虑起来。因为身边很多亲戚都会对宝妈的育儿方式评头论足的。
一些公婆和七大姑、八大姨们经常会说:
“养个小孩,没那么费劲”
“不用紧张,老一辈的不都这么一代代地过来了嘛,你太讲究了,就矫情了。”
这些话,很多时候,让人听了会觉得很难受,因为这些话背后的潜台词似乎是:
养孩子很简单,你要是喊累的话,就是因为太矫情了。
还有网上的育儿专家,每一个人都在强调: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是复印件件,父母是原件,要想解决问题,得先改原件。”
虽然这些话也很有道理,但是宝妈们的压力会格外大。
到底应该怎么养孩子,好像找不到标准答案,谁也不能为你提供一个可靠的建议,并且为这个建议负责,这件事只能你自己做主。
其实如果当爸妈真的是一种职业的话,那么养孩子算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了。
本来就是一个哇哇乱叫的肉团,突然被交给新手爸妈们,他们怎么会不手忙脚乱呢?
很多宝妈在看了一些所谓的教育指南后,无形中更是多了很多忧虑。
比如:我朋友的女儿很内向,不爱说话,性格也很敏感,她查阅了很多书之后就认为是孩子安全感不够,于是整天担忧:“这孩子到底是什么心理阴影,是我造成的吗?”
还有的,因为一时的暴脾气,没控制住打了孩子两下,成天的后悔,自责。
种种现象说明,我们往往对父母不够宽容,而高标准、严要求的育儿理论,已经让很多父母不堪重负。
但事实上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过度的自责没有任何意义,应该想着要如何去解决才是关键。
01
把孩子的问题一味地归咎于父母,是一种简单不负责任的逻辑。
因为每个孩子天生就有自我成长的动力,即使父母的某些行为确实给孩子造成了影响,也并不是无法挽回的罪过。
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有自己需要成长的功课,父母不可能替孩子代办所有事情。
父母是人,不是神,每个人都会犯错,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作为一个母婴育儿博主,偶尔我也会在教育孩子上面焦虑。
常常会在看到一些好的教育案例之后,就去反思自己,在这一点上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果发现自己没想到,或者是以前的认知是错的,就会忍不住自责懊恼一番。
做了父母后,重点不是过度苛责自己,而是与孩子一起互相陪伴和成长。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孩子犯错。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必须要怎样的,做父母的千万不要陷入必须的死胡同里。
比如,无条件的爱孩子是方向,不是必须。
无条件的爱,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共识,但是父母也要时刻觉察,对自己是否也做到了呢,因为无条件的爱是父母内在的爱丰盈后,自然流淌出来的。
02
内省很好,内疚就是一种自我攻击了。
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做父母的能否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活在自己的头脑里喋喋不休的走不出来。
很多妈妈对孩子言语或者行为欠妥后,十分的自责,然后经常内省,但是往往他们分不清内省和内疚的区别。
内省是不带评判的自我观察和觉知,看到自己的旧有模式,及时做出新的选择;
而内疚则是一种自责,容易让人陷入懊悔中。
所有的妈妈们,一定要明白,你们当初所做出的所有选择,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可能有人会后悔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呢?
可是当时你是真的没办法再坚持了呀,否则你一定会坚持的。
所以你要相信,你已经尽力给到孩子最大的爱和关照了。
如果哪个专家的育儿理论,让你产生了恐惧和焦虑,那么请你自己学会思考、辨别,不要被某一种言论吓住了自己。
03
我们可能会有失误,但是失误绝对不是犯罪。
千万不要给自己贴上负面的标签。
指责过去没有任何意义,重点是现在想如何选择,将来要去往何方。
我们无法让过去重来,但是至少可以在下一次中努力做得最好。
我们一定要深信,每个孩子内在都有强大的成长动力和完善的能力,放下我们的焦虑,把注意力放在后续建设性的成长上,而不是自我内耗中。
努力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领。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谈话节目中,把父母分成几类,一种是父母自己做人就很不错,心里是有谱的,那么孩子也不会太差;一种是父母自己做人不行的,那么在他们的教育下,不管是棍棒教育,还是溺爱宠爱,孩子的成长都容易出现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我们不知道孩子将来会有怎样的人生,但是我们平时表现出来的,自尊、自爱等,以及乐于助人,不轻言放弃的一系列优秀品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这些身教,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养料,滋养着孩子。
孩子既然选择了你,就是为了引领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