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被暗杀身亡的中国海军名将曾任北洋政
程璧光(年-年2月26日),字恒启,号玉堂,广东香山人。清末民初中国海军名将。原为广东水师广丙号舰管带,曾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覆没后,由程璧光向日军提交降书。事后程璧光被革职。民国成立后,一度担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后,程璧光率舰队南下广州支持护法。后于广州被暗杀身亡。
程璧光(一)参加甲午海战
年,程璧光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驾驶。毕业后上“扬武”舰当练习生。后历任南洋水师“超武”炮船管带、“元凯”炮船管带、福建水师学堂教习、广东水师“广甲”快船帮带等职。积功擢都司,调升“广丙”舰管带。
年5月,清朝政府第二次校阅水师,广东水师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往北洋会操。会操结束后,因朝鲜局势渐趋紧张,程璧光上书李鸿章,请求留北洋备战。李鸿章采纳此议,于是“广甲”、“广乙”、“广丙”等广东三舰皆编入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附近海面挑起战争,9月17日,北洋海军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展开大战,当时“广丙”在港口执行警戒。中午12时50分战斗打响后,程璧光指挥“广丙”舰于午后1时半赶到战场投入战斗,2时40分,“广丙”发炮击伤日舰“西京丸”,并引发火灾,“福龙”鱼雷艇趁机发射鱼雷两枚,当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海军中将正乘坐在“西京丸”上,自以为“我事已毕”,惟瞑目待毙。可惜两枚鱼雷都未击中,侥幸逃脱。海战中,程璧光腹部被弹片击中受伤。
年1月30日,日军开始进攻威海卫,此后北洋海军被困于威海卫港内。2月11日,提督丁汝昌和护理左翼总兵署“镇远”管带杨用霖皆拒降自杀。部分洋员与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昶炳等商议降事,决定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以丁汝昌名义向敌乞降。12日,由程璧光乘“镇北”炮舰将投降书递交给日军旗舰。17日,日军开进刘公岛,至此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二)成功进行炮舰外交
甲午战争之后,程璧光被革职。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后,清朝政府深知海军的重要性。开始了重建海军的进程,掀起了清朝第二个购舰高潮。年,清朝重新组建了北洋水师,而且给这支部队,配备了五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还有鱼雷舰也配备了八艘。到了年,清朝海军已经拥有了巡洋舰八艘,驱逐舰的数量也增加到了八艘,鱼雷舰的数量也增加了四艘,变成了十二艘,再加上其他的军舰,当时的清朝海军一共有46艘军舰。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比起一些小国来说,依旧是很强大的。
年,李鸿章出使欧洲,路过槟榔屿时,程璧光谒之,李鸿章劝其回国并为之请免甲午之战全军覆没之责。
清朝末年中国的大型巡洋舰“海圻”号
程璧光回国后,复供职于海军。后历任兵舰管带、船政司司长、统领巡洋舰队等职。年4月,曾率海圻号巡洋舰远赴英国,参加英王加冕仪式。后因古巴和墨西哥发生大规模的排华事件。程遂率舰访问古巴,当地华人热烈欢迎,而古巴总统慑于海圻舰军威,只得向程璧光表示:“古巴军民绝不会歧视华侨。”海圻号在古巴停泊,计划休整后访问墨西哥,墨西哥政府不等海圻舰造访,便就排华事件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中国军舰才取消了访问。程璧光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炮舰外交。
(三)担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
宣统三年(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经过南北议和,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在接受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后颁布退位诏书,并授权袁世凯组成中华民国。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13日,经临时参议院同意,袁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25日,唐抵南京组织内阁。30日,袁世凯任命刘冠雄为中华民国政府首任海军总长。
北洋政府初期,程璧光闲住在上海。年春,袁世凯派员邀他入京,聘为海军高等顾问,继又任他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参议。其后,袁世凯阴欲复辟的逆迹渐显露,程璧光内心很是郁闷。年秋,他曾给朋友写信说:“惟时势不佳,实足令人厌世,恨不得早死为快也。”
年6月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黎元洪早年供职水师时,曾在广甲舰任管轮,为璧光属下。此时,极力推荐程璧光为海军总长,得国会通过。程在以后的“府院相争”中,站在“府”的一边,成为黎元洪的支持者。
(四)参与护法运动
(1)护法运动
年2月,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首次国会选举(4月8日国会首次召开),国民党得票最多,预备由宋教仁组阁。3月20日,宋教仁遇刺,两天后身亡,引发二次革命。结果为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孙中山等流亡日本。
年1月10日,袁世凯解散国会,并且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为洪宪帝政。年12月,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取得成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之后于年6月6日病逝。
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恢复“约法”,旧国会亦恢复。不久,黎元洪与段祺瑞因为就中国是否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参战,而黎元洪及国会有所保留。后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之职,并且引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却引致张勋在年7月1日为溥仪复辟,国会亦被解散,是为“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最后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引咎辞职,总统之职7月6日由冯国璋取代。段祺瑞称事件为“再造共和”,指旧国会已被解散,原有法统亦已不再存在,于是与梁启超等组织临时参议院,成立新政府。
段祺瑞
由于段祺瑞在年7月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等人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年8月25日,孙中山召集原国会部分议员在广州开会,提出“护法”,即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到会人数不足法定人数,故称“非常国会”。
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决定在广州成立军政府,以孙为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孙以大元帅名义通电否认以冯国璋为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的北京政府,号召北伐。
由于中华民国军政府没有采纳《临时约法》规定的内阁制,而是采取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中提出的党、政、军权合一的大元帅制方案,实行军事、内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同时参加非常国会的议员又没有达到《临时约法》中的法定人数,因此其通过的决议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不为大家所接受。建立的所谓中华民国军政府也不为世界各国所承认。
年5月4日,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一职。护法运动失败。
(2)南下护法
自黎元洪辞职以后,西南各省及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都站在同情黎的方面。程璧光与当时在沪的孙中山、唐绍仪、岑春煊三人有所接触,研究共同拥黎反段的办法,孙中山曾为海军筹措军费,鼓励程与北京政府脱离关系。
6月,张勋北上,国会被迫解散。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日本使馆。程璧光在沪闻讯,派军舰三艘北上秦皇岛,想迎接黎元洪南下,未成功。3日,程与淞沪护军使卢永祥联衔发表了声讨复辟、拥护共和的檄文。
年7月21日,程璧光率部分舰只南抵广州,并于次日发表海军护法宣言,宣言否认国会解散后的非法政府,提出三项主张:(一)拥护约法;(二)恢复国会;(三)惩办祸首。
当时海军第一舰队拥有较大的巡洋舰,是海军主力。南下护法的第一舰队军舰先后有海琛、海圻、永丰等八舰,连同原驻广州的楚豫、永翔二舰共计十舰。海军的这一行动,使护法声势加大,也使北洋政府大为震惊。史称护法舰队。
年9月10日,军政府成立时,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程璧光任海军总长。
(五)遇刺之谜
广东当时是桂系军阀的势力范围,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陈炳焜为广东督军。但又有李耀汉、李福林、魏邦平等广东地方势力。桂系对孙中山所谓的军政府采取表面不干涉,实际不承认、不支持的态度。在这几种势力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程璧光由于兼有广东人、国民党元老和桂系的朋友三种身份,受到各方面的拉拢,成为调和派。
但是年2月26日,程璧光在广州遇刺身亡。和不少暗杀案件一样,程璧光遇刺案件只追查到刺杀之人及一些表面势力,真正的幕后主使则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关于程璧光到底是被谁杀死的,后世有许多种推测。
第一种说法是由段祺瑞主使刺杀程璧光,这种说法来源于程璧光和段祺瑞两人之间的矛盾。程段两人的矛盾源于黎元洪,源于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
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黎元洪早年供职水师时曾经是程璧光的属下,在他的全力支持下,程璧光任政府海军总长。后来府院之争的越发激烈,段祺瑞成功地逼走黎元洪,掌控了中央政府大权,作为黎元洪的支持者程璧光的处境可想而知。
程璧光后来在孙中山的劝说下,背叛北洋政府,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参加护法运动,加入到军政府一列。段祺瑞憎恨程璧光背叛政府,并且将海军带着转投军政府一事,因此让人暗杀了程璧光。
第二种说法啊,说的是桂系军阀不愿看到海军成为孙中山可依靠的军事力量,于是决定釜底抽薪,将程璧光暗杀了。
但是这种说法不一定合乎情理。因为程璧光虽是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的,但是到了广州以后,由于握有两广财政的桂系军阀以供给海军军饷为笼络,他便已由拥护孙中山转而依附桂系了。护法阵营内部,主要存在着三种力量:一是西南军阀;二是孙中山系;三是海军。海军的向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法海军虽由孙中山动员南下,但孙在广东并无可靠的财源,而桂系则握有两广财政。为了孤立孙中山,西南军阀允诺每月拨10万洋元为海军饷糈,海军遂因此而转向,在一系列问题上站在桂系一边牵制孙中山。程璧光曾提议推荐陆荣廷为西南盟主,“主持大计”;而在“非常国会”已经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后,程璧光竟也迟迟不受孙中山委任的海军总长一职,孙中山亲登“海圻”舰敦请也无济于事。这意味着海军不愿直接受辖于军政府,而要保持独立性。在公开场合,海军也很少表示拥护孙大元帅,而仍是要求黎元洪复位,提议陆荣廷出任护法首领。
第三种说法,说的是国民党人朱执信干的事,因为革命党人觉得程璧光“先是依偎于孙中山与桂系之间,以后更骎骎倾向桂系”,“琵琶别抱,转视线莫荣新”。于是为了处置叛徒,朱执信等人发起了此次暗杀行动。
在护法各派的内部冲突中,程璧光采取偏袒西南军阀的立场。西南军阀的一再刁难和阻挠,使孙中山忍无可忍,年底决定以武力驱逐桂系督军,命令海军炮轰督军署所在地观音山。但是程璧光唯恐开罪桂系,拒绝执行,并把海军舰艇都调至黄埔,严加看管,以防孙中山直接指挥海军。本来,在孙中山率海军南下护法之初,西南军阀还因畏惧海军力量面对国民党人“不敢显有异同”,此时海军的表现使桂系顾虑顿消,有恃无恐,与孙中山的矛盾日益激化。孙中山再次于年初炮打督军署。鉴于上次海军拒不执行命令,这次孙中山亲率卫队登上军舰,命令海军开炮。谁知第二天程璧光就以擅自行动为由,把执行孙中山命令的“同安”舰长温树德和“豫章”舰长吴志馨撤职,引起护法人士的强烈不满。
孙中山把粤军和部分滇军列为尊重军政府的部队,而把海军剔除在外;随后,他又公开批评海军到粤后不肯急进,过于小心,以致使护法运动“以最好之时机,最易之事业,亦不能稍有起色。”
南下海军对护法运动所起的最大不良影响,是积极参与组织“护法各省联合会议”和改组军政府的活动。年底,海军附和桂系,联名发表“护法各省联合会议条例”,规定以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和海军程璧光为联合军事代表,而孙中山则只居一个政务委员空名。这样,所谓“护法各省联合会议”,实际上成了“拥护实力派以抵触军政府的组织”。联合会议搁浅后不久,海军又与滇桂军阀和一些投机政客提出“修正军政府组织案”,要求废除大元帅,设多人总裁,实际上是要剥夺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使实权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军政府改组后,孙中山愤而离穗赴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凡此种种,都表明程璧光在政见上与西南军阀并无分歧,显然,程璧光与西南军阀搭档得很好,与孙中山则离心离德。
今天史学界依据有关史料,关于程璧光被刺杀之谜,认为最可能的情况是第三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