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父母的态度,藏着你年老后的人生福林

文丨福林妈咪

北方过节酷爱吃饺子,过年更是如此。北方的饺子已经不仅仅是一顿好吃的饭那么简单了,而是多了很多情感的承载。

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正是团圆的节日氛围。

而今年,有这样一幕让我深受触动。

我们家平常是不怎么吃饺子的,所以每次节日吃饺子感觉还算新鲜,是个大事。于是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煮好了饺子,第一碗都要端给爷爷奶奶吃,尽管每次小福林都期待的不得了。

昨天中午包饺子吃,第一锅下水煮了两碗,还没等我叮嘱儿子不许吃,福林已经主动说到,我给爷爷奶奶端过去。

这一瞬间,我突然看到了一些传承,因为我家这个习惯,正是我从我爸妈那里养成的,现在也轮到福林接受继承这一家风了。

我想起当年那个著名的广告,孩子看见妈妈给老人洗脚,于是晃晃悠悠端着一盆水过来,站在门口对开口说,妈妈洗脚。

孝顺这个词,正是在这样言传身教中不断传承的。

讲究孝道,这是东方文化中突出的现象,很多人批判,传统的“孝道”太过强化父母的地位,忽视孩子的个体意识。

例如,在《弟子规》中,就有很多现在看来十分过分的要求: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

父母责备,就一定是孩子的错,孩子自作主张做一些事就是不守孝道,如果父母爱我那我孝顺父母是正常的,父母不喜欢我我孝顺他们这才叫真正的孝顺呢。

这本《弟子规》确实对孩子非常严苛,以现在的观点看确实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不过《弟子规》编与清代,虽然是脱胎于儒家,但发展到清朝的儒家思想,确实有了一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就是“孝顺”二字全是糟粕了。

我们在强调现代亲子关系时,往往只拿来了西方尊重孩子的一部分,却没有抛下我们自己传统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责任的一部分,以至于出现像陈铭在《奇葩说》中提到的那种情况,我们不能一边宣扬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一边强调应该给孩子足够空间和权利。

詹青云说,我们中国的家庭父母为孩子付出太多,为了成全孩子的未来,父母要牺牲自己未来,而到了孩子长大,有了孩子,又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未来,这样一代代成全下去,究竟又成全了谁呢?

事实上,是成全了的,一代比一代强,这就是我们很多家庭所追求的,也是实现了的。

每个孩子都是踩在上一代的肩膀上在往前走,多少家庭都在不断奋斗,追求的正是一代更比一代好。

很多农村的孩子,通过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来成为老师,成为工程师,他们的孩子能够有比父母小时候更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资源,成为CEO成为科研人员……读书正如一道青云梯,让很多家庭一步步向上。

也有的人消极的说,父母生孩子,对孩子好,都是为了让孩子替自己做自己没做成的事,为了让将来让孩子帮自己养老。

不否认有这样的父母在,有这样的实际情况在,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身边,父母是真的一心为了孩子的。

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女儿,从毕业第一份工作开始,父母就没考虑过说孩子现在能挣钱了,可以还给父母多少,依然像从前一样照顾着我,也不肯接受我塞给他们的红包和银行卡。

上次还猛然看到父母床头下有两张保险单,是他们俩价值不菲的养老保险。孩子小事照顾孩子,孩子大了帮衬子女,自己老了不麻烦子女,我想这是很多普通家庭父母相同的心态吧。

对待女儿,很多家庭都是这样。我们这里在女儿出嫁的时候还会有这样的习惯,向南方要的彩礼会悉数存进银行卡,有的还会补贴上一些,让女儿出嫁时带走。

孝顺两个字,在今天的社会,其实没有那么苛刻的标准,也没有那么古板的规矩,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对父母心怀感恩。

而这其实也来自于孩子的本能。

孩子一两岁时,会把沾满自己口水的糖递给爸妈吃,三四岁时,会愿意帮爸妈扔个垃圾拿个水,七八岁时,看见爸妈生病会想要照顾,十几岁时,会知道为了让爸妈不操心而不做错事……

记得上高三时,有一次班会,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都是为了什么而努力学习,老师问的认真,同学们回答的也走心。老师让举手,为自己而学习的有多少,有大概四分之一的同学举手,老师又问,为父母而学习的人有多少,班里默默的举起一大半的手。

父母让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孩子,但年少的孩子哪里能体会学习和不学习对未来究竟有多大的差别,他们愿意承受高三巨大的压力拼命学习,却也是为了父母。

这就是亲子之间彼此的情感,虽然沉重,但也踏实。

不过到了孩子成家立业,亲子之间的感情会出现一次危机。

都说有了媳妇忘了娘,其实很简单,原来孩子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后来孩子属于新的家庭,不变的是我们很多人心里仍然以家庭为重,但是前后两个家庭却不是同一个了。

看着孩子组成自己的新家庭,也是父母需要学会面对的一课。

而孩子在这个转变中如何对待父母,和小时候看到的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上一辈有直接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有了家庭后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自然会参考小时候看到的模式。

西方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我们有很大不同,孩子18岁成年便不再管他,周末有个家庭聚会很开心,将来养老也不指望孩子,亲子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厚重,多了轻松与自由,也很好。只是这样的家庭模式和我们几千年来所熏陶的观念并不相同。

让爸爸妈妈们不为孩子付出那么多,恐怕做不到。

那天在看到一个这样的评价,我们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不同,在于我们不光为自己这一代活着,我们为了以前的人活着,也为了以后的人活着,这种“瞻前顾后”,也许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息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