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罚就是不认错,僵局如何打破不是只
文丨福林妈咪
什么样的孩子最不好管?
太倔的孩子。
今天看一本小说,对这个情节很有感触。是母亲因为孩子打架责罚孩子,让孩子跪在院子里,想想自己错哪儿了。然后屋外戏剧性的下起雨,奶奶听到消息赶来求情,母亲坚持让孩子认错,但孩子依然跪的笔挺,任凭谁来劝说就是不肯认错。
而我们自己身边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孩子错了没有,他会梗着脖子对你说,我没错,即使你罚他打他,他也会坚持到底,爸妈又不能真把孩子怎么样,最后反而很难收场。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只能无奈,为啥很多孩子都这么犟呢,知道孩子这么犟,以后他再犯错要拿他怎么办呢?
一、自尊心萌发
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相当早,大约在1岁多在3岁之间会逐渐建立,逐渐发展。而等孩子开始注意自己的外形,注意别人的评价,知道什么是害羞时,他的自尊心也就逐渐萌发。直到十三四岁青少年时期,也就是俗称的“中二”时期,包括之后的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都是父母应该注意保护的。
而当孩子犯错,自尊心会阻碍他们认错,哪怕内心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因为面子问题而难以当面认错。不过,多数孩子都能在此时做出取舍,即使难为情,也选择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这就是一种正确的成长。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犯错,直接上来就批评,就责罚,这就容易错过孩子的“健康耻感”期,让孩子只剩下被惩罚的反抗感,要么是心里知道自己错了嘴上就是不承认,要么甚至是心理上告诉自己我没有错,从而走向执拗,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由此得出第一个锦囊妙计: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
想要避免出现反抗的僵持情况,就要明白一种智慧,叫事缓则圆。给自己充分的冷静时间,也给孩子一个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一听到孩子犯错就立刻发火,说不定孩子这样做内有原因,我们要相信孩子,先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再来判定他有没有错。
这样的方式,也是在给孩子一个充分的思考时间,反省自己有没有错,要不要主动道歉和认错,而父母此时的宽容和信任,就是加在孩子正义一侧天平的砝码。
二、性格倔强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敏感期,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选择倔强的处理方式,也有一些孩子更容易看父母的颜色,不吃眼前亏,发现父母生气后悔选择用撒娇求饶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说,孩子嘴硬,还有一个原因是性格。
男孩子中容易出现,女孩子中也有,天生倔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马伊琍在《圆桌派》中就说,自己从小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有什么都憋着,特别倔的一个小孩儿。
马伊琍说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去买鞋,她看中了一双鞋子,但是不和爸爸妈妈说,结果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就走出去了,结果一天都没买到鞋子,马伊琍就生气。主持人窦文涛问,你为什么不说呢,另一个嘉宾就说,这不是很明显吗,我喜欢什么我不能说出来,得爸爸妈妈发现,而且还要再三“强迫”她买这个,她才会接受。
有的孩子确实会是这样的“小心思”,其实这样的孩子,别别扭扭的有点可爱。
面对这样的孩子,要用第二个锦囊妙计:硬的不行来软的。
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有孩子是吃软不吃硬,典型的“顺毛驴”,只能顺着摸,你越强硬,他也越反抗,最后不仅没办法和孩子讲道理,还会让亲子关系更加僵硬。
孩子犯错后,或者孩子不同意父母的决定时,不要强迫他们,而是用温和的态度,告诉他原因,甚至表示要请求他的帮助,表达你对他的信任,孩子会很快“明理”的。
三、有些刚直
有时候孩子不想认错,不想妥协,是因为他坚信自己没有错,而且有着“坚持”自我的态度,也有着绝不低头的风骨。这样的孩子如果放在古代,应该是有气节的官员,即使知道抵抗面对的是惩罚,也在所不辞。
比如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的方孝孺,宁死不屈,诛我九族,十族有如何?比如著名的清官海瑞,还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孩子们因为看到的世界是单纯的,非黑即白的,他们会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又因为还小,对自己以为的事情很坚持,看不到父母的道理,所以会和父母进行“斗争”和“反抗”。这时在他们心里,父母的惩罚就成了一种“考验”,他们不能屈服。
面对这样的孩子,要用第三个锦囊妙计:对他认可。
如果发现孩子如此“天真”和执着之后,父母采用的方式是嘲笑和不屑,这就是对孩子心灵和价值观的一种摧毁,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品行是高洁的,父母应该保护,应该认可,在此基础上,才能取得和孩子心平气和交谈的机会,让孩子聆听其他人的声音,格局变得更加开阔。
当你发现,你说罚他站在墙边1个小时,孩子一句话不说的去站了,那么你可以在40分钟后过去,拍拍孩子的背,对他说,没想到你这么坚持,爸爸妈妈佩服你的坚持,然后提问引导,那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进而和孩子讲道理:他先骂你是你不对,但是你先动手,这是上升矛盾,容易让他人和自己都受伤,你就没有想过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四、相信父母
其实,孩子冲动的反抗背后,是对父母充分的信任。
因为知道爸爸妈妈不会真的对自己怎么样,所以才敢拿自己做筹码进行反抗。
当爸妈说,你再这样我打断你的腿,说过几次后,孩子会聪明的发现,这只是父母的一句威胁,爸爸妈妈不会真的打断他的腿。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孩子的倔强,其实也是在试探父母的底线。
我小时候被爸妈吵,就会在心里盘算着我要离家出走。有一次和爸妈吵架,我气冲冲的就走出了家门,但是一想自己哪里都去不了,就只好在家门口踩着刚扫过的雪堆,心里盼着爸爸妈妈出来找我,后来爸妈果然给我递来了台阶,把我叫了回去。
但是后来,由此和同学吵架,我生气的摔门而出,冷静下来之后发现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眼下的情况,回去解释吗,接受对方的道歉吗,去和对方道歉吗?因为后续这些事情太难解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对别人摔过门。
所以第四点,这个锦囊妙计,是要告诉父母,在孩子倔强反抗的时候,不要升级矛盾。
不要采用更严厉的方式对他,激起他更强烈的反抗,也不理他,让他一个人考虑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而是要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给他留一点自尊心,让他知道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
以前人管孩子,课没有不能打孩子的理念,讲究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也有不少敢于反抗的孩子。比如经典电视剧《大宅门》中,二奶奶教子,让人打儿子白景琦,强硬的母亲遇到强硬的儿子,都死咬着最后一口气,看谁先认输。
倔强的孩子,往往有更强的自尊心,有更多自己的主意,不见得是件坏事,但是更要注意引导和教导的方式。
面对这样的孩子,针尖对麦芒的对抗不行,置之不理也不可以,根据情况,放缓节奏,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听听孩子的声音,认可孩子在错误之外闪光的部分,才能让孩子“软”下来,让僵持的局面得以解决,给到孩子正确的引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