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月剃头死舅舅谈谈古代关于剃发

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834283.html

每逢正月,理发店都会进入一年之中的淡季。此时,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各类理发店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些理发店甚至直接关门,等到过了二月二才开始正式营业。究其原因,这要归结于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那句俗语“正月剃头死舅舅。”正月剃头真的会死舅舅吗?这种说法究竟源于何时?接下来,请听小编为您娓娓道来。

二月二龙抬头

明清易代

关于“正月剃头死舅舅”的历史典故存在多个版本。其中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和明清易代有关。众所周知,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李自成进京。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山海关一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于是,多尔衮辅佐年仅六岁的福林于年在北京称帝,建立大清。

游牧与农耕的碰撞

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后,本民族原有的游牧、骑射文化通常会和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碰撞。例如,蒙古帝国灭金以后,别迭等蒙古贵族曾经向大汗窝阔台提出建议:“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场。”意思是说,汉人对国家没有什么用处,可以把他们杀光,把空出的土地作为牧场,供蒙古人游牧。

清朝颁布剃发令

头发的变化

满洲人建立的清朝也不例外。在清朝建立初期,满清统治者曾经试图用满洲文化同化中原地区的汉人。年,清朝入主中原,定鼎北京,面向全国颁布了“剃发令”,强制以汉人为主体的全国各民族,改剃满族人的发型。这一与中原地区固有的文化习俗格格不入的残暴措施,受到中原地区各族百姓的强烈抵制。于是,清王朝采取暴力手段,对参与反抗的各地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明确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后来还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

从“思旧”到“死舅”

经过满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各族百姓只好被迫接受剃发令。然而,为了寄托故国之思,默默反抗满清统治,人们彼此达成一个共识:正月不剃头。谓之“思旧”。由于“思旧”与“死舅”谐音,后来人们以讹传讹,将“思旧”说成“死舅”。“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了。

“金钱鼠尾”与“峨冠博带”

剃发令的实行为何会引起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群众不惜以掉头为代价,采取包括军事斗争在内的各种手段对抗满清统治者。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因素。

首先,满族人的发式不符合受汉文化影响深远的中原地区各民族的审美习惯。古代男子以束发为美,成年男子通常将头发高高竖起,同时戴一顶头巾,将头发裹住。“峨冠博带”是古代汉族士人最典型的装束和打扮。然而,满洲人的发式与汉人的审美习惯相差甚远。

清朝头发

提到清朝男子的发型,看惯《还珠格格》《甄嬛传》等清宫戏的现代人或许会联想到电视荧幕上的“阴阳头”。其实,“阴阳头”是从晚清时期才开始出现的。清朝初期,满族社会流行一种叫做“金钱鼠尾”的发型。将头上的大部分头发剃掉,仅在头顶留下一小撮,编成细于拇指的发辫。要求发辫的粗细程度要细于铜钱中间的方孔,能从方孔穿过才算合格,所以叫“金钱鼠尾”。这种奇葩造型在现代杀马特看来恐怕也算丑陋至极,强制汉人改剃“金钱鼠尾”的满洲发式自然会在中原地区引起轩然大波。

还珠格格造型

汉人独特的头发情结

其次,头发在儒家文化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含义。《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身体毛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便伤害、毁坏,这是践行孝道的开始。强制汉人剃发,显然违背了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汉族士人以及广大底层民众必然为捍卫固有的文化习俗赴汤蹈火,与统治者展开殊死较量。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和习俗是一种习惯,是对传统的一种因循和传承。回到我们开篇所提到的“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句流传数百年之久的民间俗语无论经历怎样的朝代更迭、世事变迁,至今依然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他最初的政治含义已经逐渐消失殆尽。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在科学文化高度繁荣的当今社会,“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一毫无科学依据的民间俗语仍然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归根结蒂,在于中国人对文化和习俗的一种尊重和敬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6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