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哭三场,孩子只在你面前作
福林妈咪记得福林3岁的时候,我有一次出差,跟福林商量好后,我就走了。虽然当时福林一直在哭闹,但我知道不一会儿他就会被别的事情给转移注意力了。三天后,我回到家中,鞋还没来得及换,福林立刻跑来粘着我,抱着我就开始哭,不知道的以为他在家受什么虐待了呢。我问他有没有听爸爸和奶奶的话,他点点头。之后不哭了就开始让我看他搭的积木,让我抱着他,让我陪他玩游戏。奶奶看见他这么粘着我,就说:“福林,妈妈刚回来,你让妈妈歇歇,奶奶陪你吧。”福林就是不同意,还上手打奶奶。我连忙制止。奶奶就很尴尬地说:“妈妈没回来的时候,你还帮奶奶干活呢,怎么妈妈一回来,你就这么调皮呢?”奶奶尴尬,我更尴尬。就像有我给孩子撑腰一样……不知道宝妈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宝妈们应该经历过这种事,你从外面归来时,爷爷奶奶会告诉你孩子表现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来,却发现他吃饭还要你喂,睡觉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远没有爷爷奶奶口中说的那么省心,孩子“作”得让你头大。这其实就应验了那句话。为什么孩子只在妈妈面前“作”呢?原因其实有点暖。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代母养育实验”。实验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放在笼子里喂养,笼子里面准备了两只假猴子,一只用铁丝网制成,上面安装了一个可以喂奶的橡皮奶头。另一只用绒布制成,柔软温暖。最开始小猴子围着铁网制作的假母猴,但是过了几天发现:小猴子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去铁网母猴那里,其余时间都在绒布母猴身上。当小猴子受到惊吓的时候,他会迅速跑到绒布母猴身上,不一会儿就能安静下来,而从小没有母亲并且没有接触过温暖的小猴子,只会吓得摊在地上大叫不停。之所以跟大家讲这个实验,是因为实验告诉我们,比起只喂养孩子,远没有给孩子温暖更重要。只在妈妈面前作,是粘妈妈的表现,这种“粘人”的状态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所以他只喜欢在妈妈面前作,因为从妈妈这里,他能得到更多精神上的慰藉。原因二:孩子依赖你、信任你就像前面说的,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说明孩子依赖你,这是一种亲子依恋。更想要妈妈的宝宝和妈妈的抚摸,孩子需要妈妈温暖陪伴。这种依恋从怀孕那时候就建立起来,出生后,妈妈又给了他新鲜的“食物”——母乳,所以这个依恋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还记得我老公经常说一句话,“你妈妈一在家,你就不听我的话。”老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充满了委屈。这其实说明孩子把宝妈放在了第一位。只有妈妈在的时候,才敢释放一下自己的“小性子”。我们不会对自己不熟悉的人去撒娇、任性,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不会包容我们。孩子也知道这样的道理,所以当妈妈不在家时,不敢撒娇任性,当妈妈出现时,憋了好长时间的天性,终于能够肆无忌惮的释放出来,这其实也是对妈妈的一种信任,因为孩子相信,妈妈总会包容他。原因三:孩子“作”一点,你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之前看过一个形容,觉得有点道理,说乖孩子就像苹果,熊孩子就像草莓。别看熊孩子调皮捣蛋,但是他的坏都在表面上,就像草莓一样,表面都是坑坑洼洼的籽。而乖孩子表面看着很乖,就像苹果一样,表面看着光滑红润,你不知道他里面有没有变坏。看了一篇文章有提到说孩子的叛逆期,叛逆的越早,行为越好控制,但是叛逆的越晚,他的行为就会越糟糕。小时候叛逆可能最多吵架、打架、摔东西,年龄大了,就会上升为杀人。这让我想起了“北大弑母案”吴谢宇,他是亲朋好友口中那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却做出了这么残忍的事,甚至他的朋友说:“我宁愿相信自己杀人,也不相信吴谢宇杀人。”这么优秀的孩子怎就做出这种事来?而吴谢宇,正是那种特别乖的孩子,没有发过脾气,没有叛逆过,正是因为他乖了太久,可能心里积压的情绪太多,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当然,在案件详细内容出来前,这些都只是猜测,但却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孩子在妈妈面前作一作、使使坏,也不是坏事儿,至少他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样就能及时纠正,帮孩子改正好。虽然孩子“作”起来,让人很烦很头大,但这都是孩子爱你的表现,妈妈要包容一些啊。因为他更需要你的陪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