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缤纷世界咋就写不出来呀孩子天天学
文丨福林妈咪
得语文者得天下。
越来越多的家长同意这句话了。
尤其对学前及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
语文学科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孩子却依然没有找到学好语文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
一位女儿上了四年级的家长曾经跟我说,从前一直觉得语文不用管,孩子哥哥从小到大补习班没断过,但从来想过补语文,结果现在女儿最主要的补习班就是作文,费用更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其实,在语文学科上越是挣扎,或许说明孩子和家长被原来的考试思维禁锢的越深。
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关键不在机械的补课中,而在平常的生活中。
今天早上看到这样一条热搜视频,一个三年级的小姑娘坐在地上嚎啕地哭,原来是因为写不出作文。
作文题目是《我的缤纷世界》。拍视频的爸爸在旁边不解,这怎么就写不出来呀?
女儿一句话说出了真相:“天天学习,哪儿有缤纷世界啊?”
视频引发热议之后,爸爸看了大家的评论,才觉得应该让孩子多放松放松,取消了假期给孩子已经抱好的两门补课班。
这个事例非常典型,我们让孩子写《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但是孩子正被“写缤纷世界”这样一个作业占据时间,看不到外面的缤纷世界。
写作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儿,如果说得语文者得天下,那么得作文者就能得半壁江山。
但为啥有那么多孩子头疼写作文?
因为我们能看到的成文过程,只是一篇文章的最后一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之前的一点点积累,从播种到浇灌,最后收获,粮仓里就不会有米,哪里能去变出一碗饭来呢?
很多写作培训班喜欢教套路、模板,就连好词好句都总结好让孩子们直接用,这就像是教孩子做饭技巧一样,学会了标准化的做菜步骤,写出来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区别只有谁的更精美而已。
没有素材,没有自己对不同食材的搭配与构思,就写不出真正好的作文。
那么第一步,素材哪里来。
人类的学习,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直接学习,一个是间接学习。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孩子通过感官逐步理解外部世界,并将这些理解逐渐内化的过程。
直接学习就是直接的模仿,取决于孩子身处的环境,是否有足够的学习素材,父母能不能在家庭中让孩子通过实践接触足够丰富的东西。
平常多带孩子去外面玩儿,当然,项目要丰富多彩。
我每年都会带孩子去一次动物园,一次植物园,一次当地博物馆,一次省级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给孩子讲述很多他没想过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的启发,才让我发现原来我知道这么多,原来我有这么多东西还没告诉孩子。
有的爸爸妈妈可以在家庭中让孩子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孙俪和邓超经常在微博分享他们和孩子的有趣生活,孩子想要孵小鸡,孙俪就给孩子制造环境,孩子想要在家里滑雪,邓超就给孩子用快递盒子做滑雪板,虽然是在家中,孩子一样可以体会到动物世界的奇妙,以及一项运动的乐趣。
这就是家长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多体会的方式,出门看看,和在家玩儿玩儿。
没有见过的东西,孩子不会认识,没有体会过的感情,孩子写不出来,没有经历过的故事,孩子编不成功。
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因为生在皇家,从来不缺吃穿,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挨饿,什么叫饥贫,才会在知道百姓没有粮食吃之后说,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尽管他的本意是想为子民做点事儿,苦思冥才相处一个这样的方案。
如果把孩子关在家中,平常和孩子交谈的内容也非常有限,只有学习和吃喝拉撒,那孩子了解世界的途径,可能就只有听老师说和听同学说了。
直接经验的获取,有真实、深刻的特征,但是只靠直接经验学习,效率往往比较低,所以孩子需要通过一些间接经验来进行学习。
看书就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孩子的课本,归根结底也就是基本浓缩的书,一学期下来,也就几本而已,孩子平常的学习,很多通过不同的习题,锻炼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在知识面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所以想要孩子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阅读一定不能忽视。
那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呢?这个问题很多宝妈也非常头疼
孩子从两三岁接触绘本开始,就要在家庭中给孩子营造一种氛围:读书是一件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吃饭睡觉一样。
固定下一个时间,比如每天晚饭后的一个小时,或者睡觉前的一个小时,妈妈给孩子讲绘本,孩子给妈妈讲绘本。
其次,让孩子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一个系列的书。以此为起点,孩子就会对相关的书产生兴趣,然后发现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但自己还有看书的需求。
记得刘烨的儿子诺一就非常喜欢西游记,他每天小脑袋里想的就是西游记的相关情节,里面的人物,不仅有了阅读量,想象力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尽情的驰骋。
最后,做好绘本和书本阅读的过渡。
两三岁时期宝宝阅读,主要靠画面和爸爸妈妈的讲解,吸引他的是故事情节,但过渡到文字为主的图书,孩子可能会感觉到枯燥。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血拼音阶段,借助拼音读懂书本内容对孩子来说可能有点枯燥,所以要提前帮孩子建立起对内容的渴望。就像看小说一样,当故事情节不断吊着孩子的胃口,那他就会有客服障碍的动力。
不需要一上来就让孩子读青少年读的世界名著,尤其是大部头、主人公名字比较长的书,孩子在一接触时难以进入状态,这本书就容易被闲置,也会打消孩子阅读其他书的积极性。
说完了素材的积累,我们再来说说孩子的表达。
有的孩子不是没有缺少对生活的观察,而是缺少对这些观察结果的察觉。
你说,我也带孩子滑过雪啊,这篇作文怎么就不能写滑雪的经历呢?
这类孩子就属于感觉较为粗放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你的感觉,其实都充满诗意。
很多宝妈看到过很多孩子写的诗,看了之后非常惊叹,我也是。
到现在都还记得,其中有这样一首:
《我画的树太漂亮了》我画的树太漂亮了接下来画的鸟画的云画的池塘和花朵都配不上它
这首小诗非常动人,让我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小时候。
小朋友们经常画画,估计也有相同的心情,但是在意自己这样的情绪的,却很少,所以这首诗既能让人感同身受,又感觉非常新奇,是啊,这样简单纯真的想法,本身就是值得表达的。
作为家长,我们不需要给孩子灌输自己从前写作文的状态,去想自己经历过的哪些了不起的大事,想不起来就觉得一定写不好,而是要告诉孩子,你的每个想法,都会是珍贵的。
一闪而过灵感,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记下来,不仅可以成为孩子以后写作的素材,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不“为写作而写作”的感觉,下次遇到作文题目,就可以回到这样一种记录状态,而非考试状态了。
当然,让孩子感觉丰富,也有一定的方法。
首先,让孩子打开自己的感官。
描述一个苹果,我们常常用红红的苹果、大大的苹果、甜甜的苹果来写,这些描述来源于直观的感受,但孩子却总结不出观察事物的经验。
很简单,告诉孩子,红红的是颜色,大大的是形状,甜甜的是味道,我们的五官还有小手,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就是描述事物的不同维度,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从这些角度去描写。然后多进行描述引导,比如一个水杯,问孩子它什么颜色的,能不能闻到味道,
拿在手里什么感觉……
其次,教孩子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思考。
你今天开心吗,因为什么感到开心,你刚刚有疑问吗,你的疑问是什么,它还让你想到了什么……
写作训练不在一朝一夕,而通过写作能力的训练,孩子能收获的也并非只是写一首好文章,还有观察能力的提升、思考能力的提升、共情能力的提升。
语文已经越来越重要。改革后的高考数学难度逐渐降低,而语文的难度于广度却在提升,语文成绩的区分度会越来越大。而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知识也并非书本上有的那么简单,非常需要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并且对语文真正保留兴趣。
当然,不是说数学不重要。
很多理科生非常不服气,觉得文科不就是背吗,能彰显智力的还得是数理化。
其实,语文数学哪个更重要,和文理之争没有关系,他们都是基础学科,学不好语文的人,理科学习也会遇到障碍。我身边有不少数学老师,他们在分析过一些孩子的试卷后反馈给家长的是:建议学好语文,提高阅读速度和文字理解能力。因为语文承载着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