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都是香的和爸妈相比,为啥孩子

贵阳儿童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5235759832077852&wfr=spider&for=pc

文丨福林妈咪

现在很多地方的小学已经通知了开学时间,幼儿园开学也提上日程了,无数宝爸宝妈们感叹自己终于熬出来了,孩子还是交给老师管吧,父母血槽已空!

有个朋友就说:“我们带一个娃就已经被折腾的不行了,真不知道老师带一屋子的孩子,该有多崩溃。”

另一个朋友却说:“孩子在老师面前可不像在父母面前这么皮,一个个都很听话,说句不好听的,就连老师的“屁”,孩子们都觉得是香的。”

确实,有时候同样的话爸妈说一百遍都不管用,老师说一遍就管用了。

之前,我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晚上刷牙的习惯,和儿子斗智斗勇了两个月,孩子依然不喜欢刷牙,每次都觉得自己的时间被占用了。后来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上课,说要好好刷牙,孩子回家后就自觉的去刷牙了,从此这个问题再也不是问题。

为啥和父母的话相比,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呢?

老师这个职业,在孩子们心中确实很神圣,这一点在幼儿园和低年级的孩子身上非常明显。

当爸爸妈妈把孩子领到幼儿园,指着老师说:“这是你的老师,你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有问题就找这个老师。”

这一刻起,老师就成为孩子心理上依赖的人,尤其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在一群孩子当中,老师的地位不可动摇,激发孩子的崇拜之情。

而且老师是教授知识的人,他和知识的神圣性连在一起,代表着真理,天然具有让孩子信服的力量。

所以,当老师说小朋友要勤洗手,要多锻炼,孩子天然容易接受,老师这样对,那么爸爸妈妈和这个观点不同的说法就是错的。

科比生前在采访中提到他女儿学篮球的故事。作为多少球迷中神一般的存在,他告诉女儿应该怎样打篮球,女儿却说:“但是教练是那样说的……”

科比无奈的说出这些的时候,在场的观众都笑了,主持人模拟女儿的内心话:“你这个不懂球的老爸……”

看,即使是科比,即使他教孩子的是篮球,在孩子心目中也还是教练的话更可信。

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其实父母不需要“吃醋”,因为孩子本来也是崇拜你的。

父母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更多的发挥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这本就该父母最基本的育儿方式。

高晓松的妈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小时候妈妈很少管他,但是妈妈的一切都影响着他。堆满走廊的书,对自己热爱事业的先生,对世界保持好奇的精神,独立的思考能力,渊博的知识,都是孩子亲眼看到的。

就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其实也是高晓松的母亲说的,而高晓松的人生轨迹,也在证明着父母这些生活方式对他的影响。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父母不是孩子的监工,每天看着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写作业就够了,而是要让孩子看到你更多的魅力,体会到你的精神世界,并且一直崇拜着你,这样他才愿意去听你的话。

其次,孩子非常喜欢老师。

假如孩子遇到了他非常喜欢的老师,那么他就更愿意听老师的话了。

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他们一到教师节,就会真心的送老师礼物,对老师说“我爱你”,爱戴之情不亚于爸爸妈妈。

一方面这是因为孩子感情的纯真,老师对孩子感情的真诚,另一方面,也是老师做到父母没有做到的事。

一个老师是如何得到孩子的喜爱的?

①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我一直记着小学时候的一位数学老师,因为她是第一个夸我聪明的老师,每次开家长会她都会跟我爸爸妈妈说,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让我特别骄傲,同时也真心喜欢那位老师。

在孩子小时候,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这一点会是他几年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老师接触的孩子多,能更快的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此时再给孩子合适的表现机会,孩子会变得更自信,这一点是大多父母很难做到的。

②宽容孩子的错误

虽然有的老师风格是比较严厉的,但这都是平常的形象,一旦孩子们犯了错误,基本上每个老师都会在生气之后用宽容的态度来处理问题,把孩子护在身后。

他会循循善诱的给孩子讲道理,然后让家长过来承担一部分责任,然后为孩子争取更多的空间,在孩子认识到错误充满自责的时候,他会再来安慰和开解孩子,这就是老师在孩子犯错之后请家长的主要目的。

③温柔的对待孩子

老师虽然也会被孩子们调皮的样子气到,但是总体来说,由于并不是和孩子亲密相处的人,这个距离能让老师保持温柔。

当然,等到孩子年纪越来越高,老师身上成绩的压力更大之后,她也会急躁,也有可能像妈妈一样对着孩子不停的念叨,但是起码在幼儿园,在一开始,在孩子还崇拜喜欢她的时候,他是温柔从容的。

而你都是怎样让孩子远离你不喜欢你的呢?与前面的几点恰好相反:

不自觉中打击孩子,给孩子太多压力。经常盯着孩子的错误,解决了一个错误,又接着要求孩子解决另一个短板,这样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爸爸妈妈在不断打击自己。而且面对孩子的闪光点,很多父母还会用粗糙的方式来制止,“不好好学习折腾这些做什么!”

对孩子太过苛刻。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太过焦虑,所以经常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对于孩子的退步、松懈,太过严苛,对孩子的错误揪着不放。

最后,一点也不温柔,缺乏耐心,常常对孩子大吼大叫。正是因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可以骂,所以对待孩子的时候父母会很随意。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有人这样说:“看见老婆辅导孩子,如果他不是孩子妈妈,换第二个人这样对孩子,我立刻就不干了。”

对老师的命令言听计从,偏偏和父母唱反调,还有一种情况,是和老师无关,重点在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就算不是老师,朋友、陌生人,说的话都有可能比父母的话管用。

这种情况下,父母说的事情孩子下意识就想顶回去,为了否定而否定,主要是沟通出了问题。

《沟通就是领导力》中说,态度是沟通中表达心情的主要工具,往往就是因为态度不好,而影响整个沟通,让沟通变成了无效交流。

而改变孩子的敌对态度,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的居高临下态度。

我们要多听孩子的感受,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等等,而不是直接提要求,直接批评,并且要求孩子立即改变。

比如孩子不吃饭,父母常用的方式就是,喊孩子来吃饭,看孩子不过来,就开始生气,吼孩子怎么还不过来,最后走到孩子面前,要求孩子立刻过去吃饭,面对这样的态度和做法,孩子的反抗其实很容易理解。

而正确的沟通方式则是,观察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吃饭,然后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明白好好吃饭的重要性,比如讲相关主题的绘本故事,最后给孩子一些缓冲的空间,让孩子主动改变。

掌握了教育方式,父母就能成为孩子名副其实的“最好的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2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