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8090后都不想生孩子因
文丨福林妈咪
前两天在某音上看了一条短视频,被“生孩子是在做公益”这句话给吸引了。视频讲的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生孩子,他的讲解正说出了我最近一段时间来的感受。
前几天有人大代表提议,建议取消生育三孩以上处罚,引发很多网友的热议。
而且这两天也看到,很多人在用数据说,年轻人生育意愿不强,我们应该要鼓励三胎,为女性生育孩子提供更好的政策。
年到年,我国的出生人口连续下降。
年二孩政策开放以来,这几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的比例确实比较高,但是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推动影响在越来越弱,80、90后女性生育意愿不高,大家都已经看出来了。
很多老人就很不理解,怎么我家孩子快30了不着急结婚生孩子,怎么我家儿媳那么坚决反对生二胎……
那是因为,以前人们生孩子,生的是劳动力,生出来给口吃的就行了,十几岁孩子就能帮着家里干活,所以哪怕是五六个孩子,大的带小的,也很好养。
而且老一代人往往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生孩子就像是投资,像是买保险,像是金融安排,大家当然愿意生了。
但是现在,养孩子不再是放养,处处需要花钱需要操心,生一个孩子成本太大了。
首先就是住房压力。
以前有网友精辟的指出: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一个孩子就是一套房子,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年轻人自己的房子问题或许都没解决,勉强生了一个孩子还能负担,再生二胎三胎,找梁静茹去要勇气吗?
以北京上海为例,多少年轻人工作一辈子都不见得能买上一套房子,自己目前都是租房,一年存下的钱只够买一。
好不容易攒够首付结婚,用二三十年还了房贷,哪里还有力气再买一套房?
何况能够留在北上广工作的年轻人,已经是佼佼者了。
去二线城市,或者回到三四线老家的年轻人,压力小一点,但是也不轻松,这里的工资与房价的比例,算起来和北上广也不差多少了。比如郑州年招聘平均工资是,平均房价是,按一个月能攒下来算,也要60多年才能买到一套多平的房子。
60年,就是父母的一辈子,不能透支下辈子来养第二个第三个孩子。
所以说,大家生二胎都非常慎重。
除非家里本身比较有钱,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再来说教育。
每个家庭给孩子的教育投资也不是一笔小数。就拿幼儿园学费来说,不同幼儿园之间的收费差别大的离谱,而大家依然愿意花上每月几千块钱让孩子进。
加上兴趣班,补习班,夏令营,花钱真的如流水一般。
记得前几年有一篇文章被很多父母转载,月薪几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这就是孩子们的烧钱能力。
但教育投资属于有回报的投资,关系孩子的前途,没有父母不想让孩子将来更加优秀,所以这钱还花的心甘情愿。
而且教育需要父母投资的还不仅是金钱,还有父母的时间成本。
学龄前陪伴孩子玩耍,学龄后陪孩子做作业,每天下班之后都要和孩子进行互动,而不是当甩手掌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养一个孩子都觉得累,如何有把握再养第二个?
人大代表黄细花就指出,由于住房、教育、医疗价格上涨等原因,抚养孩子的成本提高,压抑了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
生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生了就要精心教养,这就对父母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不仅要营养均衡,还得心理健康,还得享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进入社会,还得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父母做这么多,纯粹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为了所谓养儿防老这样的回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培养出的孩子越优秀,他就越需要更大的舞台,父母给孩子打造了一双翅膀,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后送孩子出去飞翔。
飞出去的孩子有了成就,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很少回到父母身边。
前段时间我和福林爸还在商量,以后看到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的时候买两份,孩子长大了就让他们没有负担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发挥自己的价值。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都一样,对孩子的好是无私的。
龙应台说,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陪伴孩子人生的前半程,就是一场圆满了。
越来越多的父母接受了这样一点:孩子不是你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人,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要在他懵懂的时候负责照顾他,教导他,但是他的人生不属于你,他的生命也不是你生命的延续。
从这个角度来看,养孩子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而父母要付出的成本却很多,为此要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不得不说是一种公益行为了。
尽管大家没有这样明确的想过,但是这笔账却不得不算,算下来之后,大家生孩子就变得不那么积极了,至少会考虑自己的能力和人生道路。而这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一个生命的慎重,和对人的尊重。
当然,养育孩子,父母会得到很多的精神回报。
比如,孩子纯粹的炽热的爱,还有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这些都是别人没有办法给的,只有孩子才能给父母带来的情感巅峰。
当然,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生孩子是在做公益”这个说法,你认同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