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的孩子暴躁的妈妈,责任多半出在这
文丨福林妈咪
家庭的幸福我们总是依赖于妈妈身上,可是家庭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总说妈妈的性格、妈妈的脾气会影响家庭的幸福指数,但却忘了家里还有一个爸爸。
一定程度上,若是爸爸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尽到应该尽到的责任,像下面的爸爸一样,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也是很难提高的。
爱“和稀泥”的爸爸
“你别吃了,再吃虾就没有了!”多多看到盘子里的虾被妈妈夹走,就愤怒的跟妈妈说了这句话,然后妈妈也被多多的这句话激怒,批评多多:“你怎么可以这么这么自私?就你自己吃,都不让大家吃吗?!”多多看到盘子里的虾被妈妈夹走,就愤怒的跟妈妈说了这句话,然后妈妈也被多多的这句话激怒,批评多多:“你怎么可以这么这么自私?就你自己吃,都不让大家吃吗?!”
爸爸听到妈妈批评孩子,想平息战争,就对妈妈说:“孩子还小,你别这么凶,让让她。”
妈妈一听到这话,就更气了,说道:“都六岁了,还小吗?再不管她她啥时候能长大,有你这么当爸的吗?滚滚滚!”
看似爸爸是在平息战争,但是有没有发现爸爸这不是平息战争而是重新的引起了战争,本来是孩子犯错,妈妈批评孩子是正常的,但是爸爸的这种“劝和”的举动就会惹恼妈妈,让妈妈把矛头指向爸爸,那么孩子就变成没人管的状态。
妈妈还没有批评完孩子的一个毛病,就被爸爸打断了,孩子就不会知道自己错在哪,也不知道该怎么改正,而下一下批评孩子另一个毛病的时候,又被爸爸打断了,孩子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同样不知道该怎么改正。
长此以往,孩子的毛病会越来越多而且不知道怎么改正,另外还会养成有恃无恐的习惯,因为不管妈妈怎么批评孩子,爸爸都会出来挡枪,于是孩子就会慢慢养成窝里横的性格。
而妈妈对于爸爸这种行为也会觉得很心累,每次自己想要好好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这样出来“劝和”,会显得妈妈好像做错了一样,会让妈妈对爸爸更加有意见,和爸爸的争吵也会更多,性格也会越来越暴躁。
简而言之爸爸的这种行为就是“和稀泥”,本来是想让一家人和平共处,但是最后会发现不仅很难做到和平共处,还会让妈妈的性格越来越暴躁,孩子的性格越来越蛮横。
虽说家庭教育中需要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也就是需要有人做恶人,有人做好人,但是前提是两个人的教育理念需要一致,当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可以在妈妈教育完之后再去安慰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当妈妈批评孩子的时候出来“和稀泥”,这样只会加剧矛盾。
若是孩子真的做错了,妈妈批评孩子的时候,爸爸应该在旁边附和妈妈,不过可以相对平稳一些,情绪不要像妈妈一样激烈。等到妈妈批评完孩子,爸爸可以去和孩子好好的聊一聊,平复孩子的心情,但同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要让孩子记恨妈妈。这才是真正的处理家庭矛盾,而不是“和稀泥”。
不作为的爸爸
除了和稀泥的爸爸,还有一种爸爸也会导致这样的家庭情况出现,那就是不作为的爸爸,每当孩子在家里发脾气,妈妈想要批评孩子的时候,爸爸要么不作为,要么就是逃避。
这让我想起了《都挺好》里面的苏大强,每当苏母批评女儿的时候,他从不做声,不是坐在一旁一声不吭的看着母女俩争执,就是出去上厕所,反正就是不作为。当女儿对爸爸说:“你就不能帮我说句话吗?”爸爸的第一反应是离开母女争吵的战场,对女儿说:“我上厕所去。”
虽说苏母是强硬了一些,但是正是苏父的不作为,导致了苏家母女之间的矛盾急剧恶化。若是苏父能在家里时不时的劝慰明玉,也不至于明玉最终与家里人决裂。
不作为的爸爸有很多种,有工作忙不在家没时间管孩子的,有工作轻松不愿意管孩子的,有不工作也但不想管孩子的,其实第一种还算是好的,因为工作忙,家庭和孩子实在难以兼备。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不作为,这样的爸爸对于家庭来说都是灾难,因为爸爸的不作为,就会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部丢给妈妈,家庭衣食住行也丢给妈妈,如果妈妈也要上班工作,那么孩子和家庭的压力足以让一个温柔的妈妈变得暴躁。
妈妈变得暴躁,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窝里横是一种,因为孩子若是从小脾气倔强,那么妈妈脾气越是强硬,还是也会不甘示弱,最后妈妈和孩子就会“两败俱伤”,而家庭的和谐也会随之受到破坏。
还有一种容易就是会造成孩子胆小软弱的性格,因为孩子长期生活在妈妈暴躁的脾气下,妈妈越是批评孩子,孩子就会害怕,亲子关系也会逐渐疏离,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软弱。
不管是哪一种性格,主因都跟爸爸的不作为脱不了干系,教育孩子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你可以工作忙,但是有时间,孩子还是需要爸爸来教育,这样家庭的天平才会平衡,家庭才会更和谐。
不管爸爸们是喜欢“和稀泥”还是不作为,都希望在以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承担起爸爸应该担负的责任,教育好孩子,减轻一些妈妈的负担,让本该温柔的妈妈更加温柔,这样家庭才会更和谐、更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