圾不可失萌娃为环保出力大喊酷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山西晚报
投进社区智能回收机的东西去哪儿啦?太原市70余名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化身“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宣传员,走进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做创意环保物品、手绘环保购物袋科普垃圾分类知识,探究疑问,寻找答案。4月16日,持续两周的“社会实践”,在孩子们热情满满的环保“路演”中结束,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地球资源出一份力。这已是这群“太原娃娃”一年来参加的第七次“社会实践”,本报予以持续 扔掉的垃圾可回收,能再利用
“我们社区放置有13台‘爱分类·爱回收’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丢垃圾挣积分,还能赚钱,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日常实践中。”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李福林说,经常听到孩子们在这个大柜机前好奇地向家长问这问那,他们特别想知道这些回收回来的垃圾去哪儿了?于是,社区便联合优加贝尔未来领袖训练营共同开展此次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带孩子们走进太原市万柏林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实地调研、探究答案。
“小朋友们,你们投递到智能回收机的垃圾,装箱后就被送到这个厂房里了,这儿是可回收垃圾处理的最末端。这间厂房约平方米,有存货区、分拣区、打包区、成品区、散料区等七大功能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末端负责人许志彬带着孩子们实地参观,开讲垃圾分类课。
在分拣中心,分拣线上的工人正忙着对各类垃圾进行分拣,有塑料制品、黄纸板、透明饭盒、花纸板、书本、玻璃、报纸等,涉及80余类可回收物的分拣。一些纸板、塑料、铁类等可回收物被打包好,准备出售再加工利用。“我们扔掉的衣服或织物的黑料经过处理可以做成地垫,次白料可以做成保温材料或者花色地垫,大白料可以做成高端纺织棉。”“塑料分白膜、白色、杂色等5种,真是细啊!”……一圈参观下来,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垃圾分类的知识,直呼“过瘾”,同时感叹垃圾用处可真大,很“酷”!
“别小看社区里放置的一台台小小智能回收机,它对孩子们的正向激励作用可不小。”太原市万柏林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经理王恒说,部分家庭将“垃圾分类,下楼投递”的行动,引入孩子的劳动教育中,孩子在家里对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物品就下楼投递进“爱分类”智能回收机,既可帮父母分担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及劳动意识,同时,孩子们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此外,爱分类智能回收机“有偿回收”的模式,让孩子们在投递后,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零花钱,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鼓励孩子们更积极的劳动行为。
参观调查后,孩子们利用新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制作了宣传海报,并手绘了环保主题购物袋。同时,还挑选了一些可回收物制作成创意环保物品,有用饮料瓶和瓶盖做的八爪鱼帽子,有用快递盒做的三层别墅,有用纸板做的女士手提包,还有用塑料瓶做的火箭等,可谓创意无限!在滨河体育公园,带着自己的环保创意作品和手绘环保购物袋,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展开环保“路演”募捐,以自己的方式,向休闲健身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低碳节约、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据悉,本次活动孩子们共募集到.72元,这些爱心款将捐给分拣中心投入环保事业。
李福林说:“这次环保社会实践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许多垃圾分类的知识。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引导更多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广者。”
体验不同职业,感知社会
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的环保实践活动结束后,太原这群娃娃的“社会实践”课也告一段落。历时一年,70多个孩子走向“社会”,真实体验不同的职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他们经历了,收获了,成长了。
优加贝尔未来领袖训练营带队老师王孝红介绍,历时一年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打工生涯、当搬运工、送爱心给早起工作的人们、义演募捐资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古琴制作、当中医师等,各行各业的职业都有,旨在通过这样真实的体验锻炼孩子们的沟通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创意创业能力。
参加“打工生涯”社会实践,孩子们的任务是沿街找工作,为自己解决一顿午饭。有的孩子连找8家都吃了“闭门羹”,找不到工作午餐没有着落,急得落泪了。有的孩子帮店主择菜、洗菜,手都过敏了,才赚了8块钱,感慨地说:“我的一双鞋就好几百元,这得干多少天才能买一双鞋啊”。不过,历经波折和辛苦,孩子们最终都找到了工作,成功解决了自己的午饭。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挣钱太难了!
体验生活不易的同时,孩子们还在学习奉献爱。凌晨5点走上街头,和城市美容师环卫工对话;帮菜摊老板上菜、码菜;目睹早点摊的忙碌……孩子们为清晨忙碌的人们送上礼物和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他们为这座城市的付出。
盛夏夜,在晋阳里,每天三小时,连续两天,孩子们唱歌、跳舞、演奏,倾情义演。之后,把.74元爱心款送到阿米朵教育康复中心,孩子们还与这里的自闭症儿童面对面,同时化身“小记者”,全面了解自闭症儿童学习、生活、康复的点点滴滴,也学习了当“记者”的基本功。
王孝红说,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是理论知识,难以获得直观感受。儿童职业体验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的缺失,能够使孩子体验社会职业,提早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体验,无疑能够让孩子吸收更多科学生活常识,更早知晓社会的运行规则,更容易融入现实社会。
充满正能量的职业(如警察、消防员、医生等)体验不仅能够成功调动孩子参与体验的主动性,还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职业观,让孩子树立职业理想。
山西晚报记者李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