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就能变好苦难孕育美德是父母
福林妈咪在《会做家务的男人》中,魏大勋的爸爸魏总,带着魏大勋回到了农村老家,让魏大勋铲牛粪。魏大勋穿着一双白色的鞋,站在牛棚前面有些害怕,但是最终还是听魏总的话,穿着白色的鞋进去铲牛粪。很多父母都希望带着孩子回农村去体验生活。有的是像魏总这样,想让孩子体验一下当初自己的生活;有的则是希望,孩子在辛苦的劳动中,懂得珍惜生活。而后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当孩子“叛逆”、“不听话”、“不学习”、“只想玩手机和游戏”的时候,父母就会觉得“你没吃过我曾经吃过的苦,都是太娇惯了”,父母们就觉得把孩子拉到农村老家里做农活、做重活,就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值得感恩。让孩子回老家“体验生活”,做农活吃苦,真的会让孩子变得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努力学习吗?带孩子回老家体验生活,确实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好处:首先,可以让在城市的孩子接触大自然,增长见识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在城市,对于农村和大自然的了解就是书、电视、绿化带。父母带孩子去农村老家一趟,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来处,也能让孩子脱离城市的喧嚣和压抑,稍微放松一下。不是非要往外走,才是让孩子长见识,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带孩子回老家寻根,也是。其次,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让孩子更加精神长期的脑力劳动容易让人神经衰弱,而在体力劳动的时候,人体会释放内啡肽让人更加兴奋,更加的精神。再次,在这个过程中,亲子之间更容易沟通而且,在劳动中,可以改善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父母得到了放松,孩子也得到了放松,互相也会更愿意打开自己去跟对方沟通。当孩子做着父母曾经做过的事情时,让孩子能够体会父母曾经是怎样的生活,更加了解父母,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会更有共鸣。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带孩子回老家,只是一个体验生活的活动,并不能让原本“自私、不努力、不思上进”的孩子,突然因为这几天的生活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父母们可能听过或看过一档节目《变形计》,里面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互换位置,先是在观众眼前展现出“城市少年桀骜不驯,农村孩子坚强不屈”,而经过半个月的“互相交换”,城市孩子居然变得懂事、听话。然而,在节目之外,我们也知道: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回去之后,依旧是在延续自己原来的路往下走,并没有什么改变。在GQ报道中,《变形计》总导演蒋良也认为“苦难孕育美德”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种贫穷、被苦难压榨的生活,造成的心态是扭曲的”。父母总想着一棍子敲醒孩子,让孩子立刻变得听话、懂事、爱学习,但是习惯是可怕的。当父母带着孩子去农村“体验生活”的时候,孩子会根据当时的环境尽量去适应,让自己在这种环境中能够熬过这段时间。这个阶段孩子会抱怨、会不满,也会忍,但是很少会根据父母的要求去反思。一旦孩子回到原来熟悉的环境中,面对着父母熟悉的套路和语言、行为,面对原来的学习内容、以前的伙伴、朋友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继续和以前一样的行为习惯。什么都没有改变,不同的是,孩子多了一段“体验生活”的经验。在《变形计》中,记者采访其中一个“很嚣张、最难治”的城市孩子时,问: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这孩子想了想回答,“投胎投的还不错”。“‘苦难孕育美德’是一厢情愿”,能拯救孩子的,只有父母自己。父母渴望孩子一下子做出改变的时候,却忘记了:孩子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一天一天、日积月累下把他教导成这样子的。所以,当父母不满意孩子现在的状态,期望孩子做出改变的话,不要完全依赖于让孩子“体验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思考方式的习惯:首先,父母要思考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自己在其中有意或无意起了什么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第一负责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要从自己日常教育和陪伴中找自己的问题。父母要反思自己,才能真的帮助孩子去改变。其次,要跟孩子平等、坦诚的好好谈一谈。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一直是亲子教育中重要的程序。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代沟,但是也有感情。父母也曾经经历过孩子这个年龄,多少还是能体会到孩子的感受。父母可以放下作为家长的架子,跟孩子好好聊一聊自己在孩子这个阶段有趣的事,当时的梦想,后来的经历。拉近和孩子的关系,引起孩子的共鸣,引导孩子思考他的现在、未来和梦想,让孩子走到现实生活中,而不是依赖网络,逃避进网络当中。然后,根据交谈的结果,让孩子制定一个未来的计划。在交谈结束之后,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制定一个关于未来、关于梦想的可执行计划。父母不要否定孩子的计划和梦想,从旁协助就好。计划可以从一个大框架,慢慢细节到每一个阶段,每一天当中。当然,还要在日常中做好监督工作在计划实行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要协商好监督的部分。当然,除了监督,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每个阶段,感受到自己改变后的成就感。父母在生活中也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作用,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慢慢改变。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孩子改变也是一样,试图用一件事情让孩子突然“幡然悔悟”是可能的,但是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真的做到改变,还是需要从一天天的生活中慢慢改变。作父母的,不要心急,毕竟孩子成为现在你不满意的状态,也是一天天养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