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的零花钱比我的多这位妈妈的
文丨福林妈咪
昨天带着福林逛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
儿子大概有小学二年级的年龄,抱着一兜蔬菜,并立在同样拿着各种菜品的妈妈身旁。
“妈妈,我们班同学的零花钱比我的多!”
“是吗,他们所有人的零花钱都比你多吗?”
“也不全是,我们桐桐的零花钱就没我的多!”
“那桐桐有跟他妈妈表示自己的零花钱少了么?”
“这个……”
“儿子,其实每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是不一样的,咱家不算贫穷,但也绝非富足。”
“我们现在给你的零花钱,可是估计着你的喜好来的,足够你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再说了,未来的你,终究是要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全靠我们!”
给孩子的零花钱,其实并不在多,能让孩子把少数零花钱,用得恰到好处,那爸妈给的零花钱才能起到真正的价值。
关于零花钱的事情,很多爸妈都不太主动提出,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基本不会自己花钱。即便是给,也只是给孩子一点儿钱。
可如果孩子向爸妈抱怨零花钱少,爸妈又该怎样回答?
第一类爸妈:
“这都嫌少,要知道我们那会儿,觉得一块钱的零花钱都是多的!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就知道‘败家’!”
有时候,孩子的想爸妈表示自己的零钱没有别人的多,可能就只是简单的做个对比。如果爸妈以此来“判定”孩子就是为了想多要零花钱,才找的借口,甚至还给孩子带上“败家”的帽子,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受伤的。
孩子随口的一句话,就被爸妈不理解的定义为“败家”,这会让孩子心里很委屈,很受伤,会认为爸妈对自己是毫不理解的。
同时,爸妈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决定孩子对金钱的理解,会让孩子偏离正确的金钱观,导致他们把钱看得太重,这就有可能会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太追求金钱,而忽视与别人建立的情感。
第二类爸妈:
“嫌少吗?别人有多少?没事儿,我们给你的肯定比他的多,这下开心了吧!”
如果爸妈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回答孩子的问题,倒是真的讨了孩子欢心,但是也让孩子失去的原有的价值观。
爸妈为了不让孩子伤心,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这会增加孩子的攀比心,让孩子以为,钱多就是好的,以后,孩子也就会变本加厉的向爸妈索要钱财。
同时,也让孩子变得更加虚荣,为了比别人有更多的钱,自己再不断的向爸妈索要,让自己变得“有钱”,这样的用爸妈多给的钱以满足自己的“价值”方式,会让孩子的虚荣心越来越强。
第三类爸妈:
“爸妈给你的钱数,是根据家里状况来定的。既然,你说的别人的零花钱比你多,那我们来看看给多少合适。”
孩子的零花钱当然不是爸妈随便给的,必定是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
如果说别的孩子的零花钱都多,那爸妈就要考虑是不是现在孩子需要买的东西多,校园消费值普遍升高。
当然,爸妈也不能无视孩子的异议,这需要爸妈冷静下来,与孩子好好沟通,询问孩子都会在那些地方使用零花钱,并从孩子的口述中了解校园周围的消费情况,再根据家里的经济状况,来决定要不要给孩子增加零花钱。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的成长自然也是在变化着的,那孩子的思想也会是“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爸妈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别等到孩子都开始抱怨自己的“不满”的时候,爸妈才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那爸妈可就“不称职”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