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领跑新时代林改成就了绿水青山丰盈了金

[新闻页-台海网]

从年福建龙岩武平县在全国首开林改先河至今,福建林改走过20年,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有效激发了广大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成就了绿水青山,丰盈了金山银山,富裕了万千林农。

为不断促进林业生态高颜值、林业产业高素质、林区群众高收入,加快生态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9月2日,福建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暨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会议在南平市顺昌县召开,南平市、三明市沙县区、龙岩市武平县在会上交流发言。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林改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南平、三明、龙岩的党政一把手牢记叮嘱,亲自抓林改,使三市林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南平市:深化“森林生态银行”建设,打通资源变现通道

南平市是林业大市,素有“南方林海”“中国竹乡”的美誉。“吃不完的浦城米,砍不完的高阳杉”。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南平顺昌县担当了“森林生态银行”的改革试验地。

“森林生态银行”是南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治理体系,促进“两山”有效转化的一项全新探索。

年,顺昌县借鉴商业银行的做法,采取“分散式输入、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性变现”的模式,搭建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平台,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整合,由国有林场等专业化运营增值,让林农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

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黄海摄

首批“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在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洋口镇谢坊村、郑坊镇兴源村开展,推行“一村一平台、一户一股权、一年一分红”运营模式。

以际下村为例,通过成立森林资源运营平台(经济合作联社)对接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由村集体引导林农自愿将林改分山到户的林地、林木储存到运营平台,再整体打包给“森林生态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其中无林地股份合作面积亩,涉及全村户人。村集体入股占三成,生态银行占七成,双方约定一个轮伐期(30年)内保底收益每亩元,由生态银行按每亩60元标准逐年支付,待林木主伐时,村集体按三成股份分红。

据统计,际下村每户林农平均年预期收入元(不含主伐后初步估算的一次性预期收入元),村集体年预期收入元(不含主伐后初步估算的一次性预期收入31.6万元)。

“森林生态银行”打通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的多方共赢。

生态银行也带来了生态效益。据统计,“森林生态银行”“开张”以来,经营区内森林蓄积量提高35%,阔叶林和混交林面积占比提高20%,达到60%,森林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三明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全国首批林业“碳票”

三明是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20多年来,围绕“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三明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实现了生态改善与农民增收双赢。

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三明在全省率先推出“林票”,是村民占有合作林权股份、参与管理决策、参加收益分配、享受股份分红的凭证。

以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桥仔坑山场的林地为例,过去,这片林地遍植马尾松,因沙县人外出营生,林地常年失管;年,重新种上杉木,实行“林票制”改革后,村民以亩杉木幼林入股,与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进行合作经营,双方分别占股85%和15%。村集体将其中70%的股权量化给全体村民,共发行林票万元,村民每人可分到元林票。

沙县梨树村林农集体喜获林票。黄海摄

根据协议,这片杉木日后采伐结束时,若每亩出材量少于13立方米,官庄国有林场将按每亩13立方米出材量测算利润,并按股份分红;若超过13立方米,则按实际出材量计算利润。

林票具有流转变现、凭票贷款融资等功能。今年来,三明新增发行林票万元,累计在36个村发行万元。

同时,沙县创新“公司+林农”林业碳汇开发模式,鼓励集体、个人将林业碳汇开发权委托给两山公司,统一整合和打包生成林业碳汇项目。

今年5月,夏茂镇俞邦村吨碳减排量由两山公司收储,为全国首批林业“碳票”;8月,两山公司启动竹林经营碳汇自愿减排项目,面积15万亩,预计年碳汇量4.5万吨,可为林农增收90万元。

为持续深化林改,沙县还创新林业“碳票开发贷”“碳票质押贷”等林业碳汇金融产品,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今年4月12日,两山公司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林业碳汇开发贷”万元。

而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三明市沙县区采取系列措施,扩大林业规模效益,例如,鼓励乡镇、村集体、村民小组将山场51%的股权转让给国有林场,由其根据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科学管理采伐,提高亩蓄积量;将“福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升级为“福林·抵押贷”和“福林·林票贷”,贷款期限从最长15年延长至30年,林业贷款年化利率降低三分之一,进一步扩大林权类贷款规模。

龙岩市武平县:打造新时代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龙岩武平县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年,武平县捷文村在中国率先开展林改,实行分山到户,诞生了中国第1号新版林权证。

为当好全国林改排头兵,近年来武平通过系列创新举措,打造新时代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武平创新林改机制,大力发展民营林场,加快林地经营权流转和扩大规模经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业生产经营领域,预计今年年底千亩以上民营林场将突破家。

在全省率先设立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实现林农信息集成、贷款产品集成、精准“双向选择”和便捷高效服务,目前有15家金融机构入驻平台,提供信用、抵押、保证等39款贷款产品,下达贷款多万元。

武平还在原有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花卉、竹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服务功能,形成林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武平县云寨村“森林人家”。黄海摄

除此外,武平还开发了森林康氧、湿地怡氧、乡村乐氧、文化涵氧、运动健氧、美食滋氧的“六氧”旅游产品;坚持实施城区及饮用水源地、国省道一重山等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累计增加“绿色不动产”3.5万亩;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蜂、林游等11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万亩、实现产值36.5亿元;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森林、湿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森林旅游万人次,总收入25.4亿元。

来源: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3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