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传位时,长子已经三十四岁,为什么传

听到有传闻说,年仅六岁的顺治可以当上皇位的原因主要是靠着多尔衮跟庄妃的风流事,从而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在我看来这就有点信口雌黄了,皇家的人,怎么可能因为儿女私情放弃一个皇位呢?

先从皇太极说起,皇太极是排行老八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皇太极被推选为可汗,并且在年的时候在沈阳登上帝位,国号为大清,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年清军准备入关的前夕去世了,没有任何的征兆。

当时他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不过有三个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豪格是他的大儿子,而福临则是他的第九个儿子,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不传给经常跟着皇太极立下功劳的大儿子,而是传位给了年仅九岁的福临了呢?

在当时,满族的可汗选取是贵族共和的方式,只要是跟可汗有关系的,像是儿子、弟弟、、就连侄子也有权利被共同推选。

不过皇太极在登上帝位的时候就想跟汉人学习,削弱其他贝勒们的势力,计划是这样的,可是没想到皇太极去世的这么突然,还没有推行这个政策,也没有在死时选好继承人。于是嫡长子继承的计划就流产了,自动变为歘弄得贵族共和。

当时皇位的争夺热门有两个人选,第一个就是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而另一个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而其中根本没有福临什么事。

作为大阿哥的豪格,身形健硕,久经沙场,有赫赫战功,继承皇位,似乎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人选,当时归属于皇太极的两黄旗的旗人贵族们自然是希望他能够继承皇位,老话说: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更别说豪格征战多年,威望势力都有,军事上的势力也一点都不差。

再看看多尔衮,本身是正白旗的旗主,地位高,权力大,而且手里有着不俗的军事实力,他的两个拥护者同样是两旗旗主,三方面的势力联合,一点都没有让豪格继承大业的意思,

8月14日,所有的王爷们、大臣们全都集中到大殿里,两房剑拔弩张,丝毫不让,黄旗为了保证自己胜利,派重兵把整个宫殿包围了起来,而白旗的三方势力,虽说没有带兵前来,但是依仗老练的经验丝毫没有害怕的表现。这个时候,大殿里的气氛最为紧张。

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了,这样对峙下去,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甚至好不容易建立的帝国会陷入内乱的纷争之中,在这个时候,郑亲王提了一种解决方法:让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继承皇位,让他和多尔衮辅佐执政。这个提议,不仅满足了黄旗的拥立皇太极儿子的想法,也让白旗的权利得到了保障,而郑亲王的共同辅佐,也牵制了多尔衮的权利,让小皇帝福临登基,恰恰满足了这一种权利的制衡的作用。

这时候也有人说了,既然是选皇太极的小儿子,那除了福临以外,还有其他的孩子呢,为什么偏偏是他?

这个问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纯粹是因为血统的问题。皇太极在征战天下的时候,在蒙古实行了满蒙一家亲的政策,而他的五个福晋都是蒙古人,而福临的母亲是这里面的庄妃,福临同时也是皇太极还活着的儿子里面唯一的一个拥有满族血统的,如果新皇中有蒙古族血统的话,会拉拢蒙古人的支持,对国家的稳定有好处,而且福林的出身也是正统的嫡子,由他继承大统是最好的选择了。

综上所述,福临顺利的继承了帝位,于八月二十六号登基为顺治皇帝。

顺治登基后,本来想作为牵制多尔衮的郑亲王却发现在政治上根本没法跟多尔衮较量,很快多尔衮就成功的独掌大权了,而且在之后的时间里,多尔衮还用欲加之罪削去了大儿子豪格的爵位,并且把他囚禁了起来,四个月后就死在了里面。而多尔衮还逼迫顺治先后封他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却死在了一场狩猎的途中,被追封为“清成宗”,不过时间不久,顺治决定开始对多尔衮开始清算活动,削去了多尔衮的所有封号,还把多尔衮从墓中挖出来鞭尸泄恨,也算是对多尔衮这么多年以来对他跟他的家族欺压的羞辱的报仇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