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娃娃卷土重来揭秘特医奶粉和母婴店
文
福林妈咪
距“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了12年,悲剧至今还历历在目。
而当年那些侥幸存活的“大头娃娃”,如今依然被后遗症折磨着,他们生长迟缓或停滞、没完没了的生病……
但,前几天又出现了因为“奶粉”而导致孩子变成“大头娃娃”的事件……
母婴店将一款“蛋白固体饮料”当作“特医奶粉”推荐给“敏宝宝”的家长们。
有家长发现罐子上写着“蛋白固体饮料”的字样,但是店员却解释说这是奶粉的另一种简称。
但是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吃这种“奶粉”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一直有过敏症状,频繁发烧咳嗽,几乎每个月都要经历1-2次。
不光如此,有的宝宝还会无缘无故敲打自己的头。
出现不明原因的红疹。
还有的孩子头型变方,家长晒娃的视频被亲友指出像个“大头娃娃”。
医生诊治这些孩子的时候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不达标的情况,而且全都患有“佝偻病”,维生素D严重缺乏。
医生们也发现异常,询问后才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同一个母婴店购买了同一款“特医奶粉”。
关于“特医奶粉”这里需要做个解释。
“特医奶粉”其实就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奶粉”的简称。
一般来说,宝宝对乳蛋白过敏,或者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特医奶粉。
乳蛋白过敏的宝宝,医生通常会建议给宝宝食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通常刚开始,医生会建议给宝宝食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待宝宝5-8个月的时候转为“适度水解蛋白”奶粉,待宝宝慢慢脱敏后,就可以转为普通奶粉了。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医生通常会建议喝无乳糖的配方奶粉。
而这个事件中的“奶粉”罐子上写的是“深度水解蛋白无乳糖配方粉”,实则固体饮料,厂家有标明是固体饮料,产品检测也合格,问题出在哪儿?这责任,母婴店推卸不了。
对于选择“特医奶粉”这件事,我们对比一下那些固体饮料产品就不难发现,是有区别的。
①标有“固体饮料”字样的万万不能当奶粉用
毕竟国家对固体饮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的量及种类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但对奶粉是有要求的,所以把固体饮料当奶粉,自然就会出现营养缺乏的现象。
因为当中所含的营养素的量,根本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所需!
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宝爸宝妈们也要自己擦亮眼睛啊!
②没有“特医奶粉”资质的不轻易给宝宝使用
通常特医奶粉会在罐身上写出“特殊医学用途”几个字。
不过宝妈们如果不放心的话,也可以在指定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
输入产品名称就知道这款产品是否有相关资质了。
如果有资质,会显示出这样的结果。
如果没有,点击查询后,红框标注的那几行字就不会出现。
家长们在给宝宝购买特医奶粉的时候,在货架前就能查到。
说完“特医奶粉”,就该说说母婴店了。
毕竟,像这种利用宝妈需求来忽悠宝妈的手段远不止这一种。
下面,我要跟宝妈们说说这些套路,也好让宝妈们尽量规避。
●“试试这款奶粉吧,现在卖的非常好,比某某奶粉添加的营养素要多。”
有不少宝妈去母婴店给娃买奶粉,刚被推荐买了一款,过段时间再去的时候,店员改了口风,就像我前面说的那句话一样,试图让你买她推荐的另一款。
可是宝妈们要知道,频繁换奶粉对于宝宝来说可不好。奶粉与奶粉之间的配方是有一些差别的。里面添加的营养元素虽然都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但是某个元素多了、少了的,对宝宝可能就会造成一定影响。
每一款奶粉都要给宝宝适应的时间,可是宝宝好不容易适应了一款奶粉,又换另一款,最后被伤害的还是宝宝。
宝妈要记住,奶粉只买适合自己宝宝的,只要宝宝吃了,发育正常,各项指标都达标,就不要轻易换,任店员说出花儿来,那也只是因为她说的这款现在给她的提成高。
●“你的孩子这是缺钙/铁/锌/硒/维生素啊,可以用这款补剂,很多宝妈都在给宝宝用。”
前几年有一些母婴店打着“免费测微量元素”的旗号卖产品。
摆个仪器在那里,夹住孩子一根手指或者让孩子握住一根杆子,等几分钟就出来结果了……
你去测吧,没有一个孩子不缺营养的。
因为他们的目的根本就是要卖产品!你的孩子缺什么,不用怕,我们有补剂呀!
有哪个宝妈不怕孩子发育迟缓的?店员一推销,立马买买买,这样的“对症下套”只能说“高!实在是高!”
前几年,卫计委就已经表态了: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不抽血就能查出微量元素,要真这么神奇,医院里那些因为抽血而哭天抢地的孩子不是白哭了?
除了这些套路,还有一些导购员向宝妈推销“鸡肋”婴幼儿产品时,也会存在夸大宣传,而且对危害闭口不谈。
●“婴儿防抓伤手套”,避免宝宝抓伤自己
宝宝刚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在睡梦中不自觉得小手乱摆,或是突然惊跳,有的宝宝可能就会被自己的指甲抓伤。所以宝妈们为了防止宝宝把自己抓伤,就给宝宝买来这样的手套。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手套会让宝宝对自己的手越来越“不熟悉”,而且还影响宝宝利用“吮吸”安慰自己。
有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吃手的习惯,做四维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个动作可以让他们有安全感,但如果套上了,宝宝吸不到自己的手,可能会让宝宝不安。
不仅如此,宝宝通过吮吸,可以刺激手指上的神经末梢,也是刺激大脑发育的一种方式。但是当你给宝宝套上时就等于阻止了这一种方式。
甚至还有一些宝宝因为手套不合格,被线缠住手指,导致手指坏死的。因为宝宝不会说话,只会哭,宝妈们也不能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因此才酿成悲剧。
其实宝妈们倒不如给宝宝裹个襁褓实在。
●“定型枕”睡个好头型
这种名义上给宝宝睡个好头型的“模具”,实际上一点用没有,还伤宝宝颈椎,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1岁内的宝宝不应该使用枕头。
因为宝宝的颈椎一开始还没有出现生理弯曲,而且宝宝的头大,几乎所有的宝宝头是和肩同宽的,所以并不需要用枕头。枕头反而对宝宝的颈椎脊椎不好。
什么时候用,还要看宝宝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枕被子或者其他什么床上用品,通常都到1岁之后了。
●儿童食品,加个“儿童”价格翻番
儿童酱油、儿童牛奶等加上“儿童”前缀的,价格可以翻一番,量少还死贵。
其实,也只是加了俩字而已,里面的配料跟成人的没有多大差别,有的甚至为了口味更好,还多加了添加剂……
每次都是在发生悲剧之后,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宝爸宝妈们可以重视这些问题,眼光放亮点,涉及到孩子的物品,谨慎一些,别听风就是雨,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