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不行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很重
福林妈咪“妈妈,我不敢自己上厕所。”“妈妈我害怕,我做不到。”孩子小时候总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寻求父母的帮助,告知爸爸妈妈自己有些事情有困难做不到。我儿子以前也是这样,晚上想上厕所,总是说:“妈妈,我害怕,你陪我去厕所……”一次两次陪着去,想着孩子摸不到灯的开关,所以帮他打开卫生间的灯。就这样,孩子4岁了,可还是这样。有一天晚上,他还是“老套路”。我假装听不见,他竟然开始威胁我“妈妈,我快憋不住了!”我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你不自己开灯去卫生间?”儿子说:“卫生间那么黑,我害怕,有妖怪。”我反问到“那我打开灯,就没有妖怪了?”儿子竟一口咬定:“是的!”无奈我又帮了他一次。孩子小时候确实会有很多事情自己无法完成,爸爸妈妈帮助他也理所应当,但习惯了爸爸妈妈的帮忙,等到他大了,很多事情明明可以自己完成,却还总是在没尝试过的时候跟你说他不行。慢慢的“我不行”成了孩子不想做的借口,孩子也越来越不自信。其实,在孩子说“我不行”时,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尤为重要。不是盲目鼓励“你能行”,更不是帮孩子做,而是先帮孩子缓解情绪,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我不行”是一句很丧的话,孩子可能会哭着说、生气地说,但爸妈要让孩子先把情绪稳定住“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想哭可以哭一会儿,或者来妈妈怀里给你个拥抱。”要让孩子学会排解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爸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行,才能帮孩子学习进步。孩子情绪稳定了,这时候引导孩子说出为何自己做不到,到底是哪里难住了他。比如孩子搭积木搭不好,生气大哭,那你稳住他的情绪后可以问:“你刚刚是不是想搭积木却怎么都搭不好才特别生气呢?”也许孩子会因为你戳到“痛处”而再次大哭,但是这也是引导了他的情绪,再回到刚开始那样安慰就好,多几次没关系,耐心点,孩子的情绪就会被“消化”完。反思、学习、进步你知道孩子是因为什么才放弃、说自己不行,那就要引导他如何能做好,这一步很关键!孩子总把“我不行”挂在嘴边,其实是不自信且过于依赖爸爸妈妈的表现。有人说孩子的自信是“夸”出来的,这确实不错,但孩子已经变得不自信,但又想让孩子变成“我能行”,那就不仅仅是夸了,还要指导孩子怎么做。很多时候,孩子是根本没试过就说自己不行,爸爸妈妈更需要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而并非“包办”一切。有一天傍晚天快黑时我老公带着儿子在小区跟小朋友一起玩,突然孩子跑回家大喊:“妈妈我要上厕所,快帮我打开灯!”我坐在沙发上无动于衷“你自己开灯!”“哎呀!我快尿出来了,你快点嘛,我够不到!”其实我早已在开关边上摆了一个小板凳,我说:“够不着踩凳子上,你要是不想,那就尿裤子里,但是裤子你自己洗!”儿子一直“哎呀”的喊着,但我这次是铁了心要让他试试自己开灯上厕所。危急关头之下,儿子自己踩上小板凳,打开灯冲进了卫生间。儿子从卫生间出来后生气地说他自己快要尿裤子里了,问我为什么不帮他,于是我逮住机会教育了他。“利用小板凳,你不是也打开了灯吗?开灯一点都不困难对不对?”孩子点了点头,“那你自己开的灯,厕所也没有妖怪是不是?”孩子又点了点头。就这样,孩子上厕所不再需要我帮忙。爸爸妈妈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会的就越少,越要依赖爸爸妈妈。孩子做到了,夸要夸得准确,多夸努力“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夸的方式未免太过笼统。要夸就得夸明确,例如孩子做到了一件对于他有点难度的事情,“你真聪明,这件事都做好了。”“我知道这件事对于你来说有难度,但是你通过努力竟然做到了,要继续加油哦,你还可以更优秀!”同样是夸,夸错了,孩子会自大,夸对了,孩子会更努力,而且也知道了努力才能有相对好的结果。也渐渐地培养了孩子自信心。孩子总有千万个“我不行”当借口,并喜欢用自己的弱小、恐惧来获取大人的帮助,有时候,孩子的“我不行”不是真的不行,而是希望从大人这里得到便利,慢慢地就变成了“做不到,我真的不行”,不自信的人,未来也难成大事!所以孩子说“我不行”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帮孩子缓解情绪,了解孩子为什么认为自己不行,才能帮孩子学习进步。这样孩子也就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未来的艰难险阻,也能一路披荆斩棘,这才是爸爸妈妈需要教给宝宝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