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金融改革实现多赢
福建省三明市,素有“中国绿都”之称,林业金融改革创新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其重点围绕林业资源转化为资产、转化为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改革方向,率先探索出“福林贷”“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等林业金融创新产品,盘活了当地的林业资产,促进了林业发展、生态改善和林农增收,形成了“林农得实惠、企业得资源、国家得生态”的三方共赢格局。
引“金融活水”入千家万户
从三明市区出发,驱车半个小时,就到了青山环抱、竹海飘香的美丽小山村——梅列区洋溪镇饱饭坑村。这里住着户人,有毛竹林亩、杉木林亩、生态公益林亩,村民除了外出务工,都是靠山吃山。林农邓招娣家里两个小孩在上学,几年前还守着20亩毛竹山发愁。由于毛竹山的道路不畅,邓招娣家的冬笋和春笋常常滞销。
年9月,为盘活各家各户分散的林业资源,三明市政府与三明农商银行合作推出普惠小林农的金融改革产品——“福林贷”,饱饭坑村成为试点村。当月,邓招娣就将家中的毛竹山抵押,获得了10万元贷款。解决了生产资金问题,邓招娣家的毛竹山效益显著提高,当年就实现增收数万元。
饱饭坑村的做法是,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向银行申请贷款,合作社成立村级林业担保基金对贷款进行担保;林农以其自留山、责任山、林权股权等小额林业资产为合作社提供反担保,并由合作社统一监管,林业站进行备案,委托村委会集中处置;村委会以诚信为门槛,对村民的林权价值进行评估,并做好前期的授信建档;农商行根据合作社的确认和授信建档情况,对有需求的村民发放贷款。
两年多来,饱饭坑村已有67户得到授信,授信金额万元;贷款45笔,共计万元。过去,这里的群众有句俗话——“要致富,就上山砍树”,如今,“福林贷”等林业普惠金融新产品解决了不良抵押林权处置难的问题,把金融引入千家万户,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盘活资产让资金“进山入林”
盘活资产并转变为资金、转化为资本,是新一轮深化林改的关键。三明以创新林业金融机制作为深化林改的切入点,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山林,为盘活林业资产创造条件。
“三明有森林面积2万亩,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约亿元。如果有20%实现抵押贷款或流转交易,就可盘活亿元。”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潘子凡对林业金融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
年,针对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与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的“短融长投”问题,三明市借鉴房地产按揭的做法,在全国首推15年至30年期的林权按揭贷款新产品;针对林权流转中买方资金不足和变更登记过程可能出现纠纷等问题,在国内首推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林权支贷宝新产品。
潘子凡说:“这是林权抵押贷款的再创新,林权按揭贷款需要有林权证作抵押,而‘支贷宝’可以用拟购买的林地作抵押,就像买房一样,不仅适用于各种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权流转交易,也适用于苗圃地等各种林地使用权流转,最长贷款期限达30年。”
三明银保监分局副局长伊跃峰介绍,在全面推广“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福林贷”的同时,三明还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质押贷、林木采伐贷、花卉苗木贷等新型金融产品,实现林业全产业链贷款需求全覆盖;开展林业“投保贷”一体化探索,与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突破林权资本化运作,让更多的资金进山入林,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有力促进三产融合
三明在推进林业金融创新中,从政策鼓励、资金扶持、机构支持、便民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林业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同时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三产联动”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喂养绿壳蛋鸡,浇灌铁皮石斛,施肥培育杉木林……在沙县富口镇吉瑞家庭林场,主人卢家群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得益于林改红利,他通过林权抵押获得30万元贴息贷款,在林业种植基础上,拓展生态休闲农业。
“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林业转型升级,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需要不断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三明市发改委主任谢家芹说。据介绍,三元区的草珊瑚、梅列区的黄精、永安市的金线莲、大田县的红菇等产业,目前经营面积累计达万亩,实现产值超亿元。
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三明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重点在林业经营主体、林业富民产业、林业经营模式、林改配套制度、林权资本运作上强化创新举措。谢家芹表示,为实现林产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三明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三明还培育了涉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0个、省级品牌86个。同时,三明积极拓展培育林业文化、林区旅游、林品电商等外延产业,建设了一批林业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园,培育了户“森林人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