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长子豪格,有上三旗支持,为何连个摄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按照汉人的传统,应是子承父业,皇太极死后,豪格理应继承他的汗位,但是满清初期,并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的这个制度和观念,所以在皇太极死后,满清内部关于继承人一事吵嚷、争夺不休。
手握两红旗的代善没有争夺汗位的意愿,所以汗位争夺主要在豪格和多尔衮之间展开。豪格和多尔衮除了在满清贵族中很有威望外,重要的是他们都获得了八旗的支持。两黄旗和正蓝旗支持豪格,两黄旗和正蓝旗属于“上三旗”,在满洲八旗中地位很高,两白旗支持多尔衮。
这使得多尔衮和豪格两人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也导致二人在汗位争夺中互不相让。在多尔衮和豪格相持不下,大清要走向内战之际,老狐狸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提出让福临做皇帝。这个方案得到了代善和多尔衮的支持,最终福临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做了摄政王,豪格出局?
令人不解的是,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又有上三旗支持,虽然没有夺得皇位,为何手握皇太子之子和上三旗两张王牌,他连一个摄政王也没捞到?
我觉得有这三个原因。
一豪格没有扶持之功
福临在这场皇位争夺中,完全是一个局外人,他是一个六岁小孩,母亲孝庄也是一个不太受宠的,且没有任何势力的后宫嫔妃。福临没有争夺汗位的资本,没有八旗的支持,没有权臣的支持,也没有可依靠的外戚和宗族势力,他能成为赢家纯属侥幸,是几个实力派争夺的结果。
福临能当上皇位,靠了两个人。第一人是济尔哈朗,他提出让福临继承汗位,这是解决多尔衮和豪格相争的折中办法,也是当时能解决内斗的最好办法。第二人是多尔衮,他权衡利弊后,赞成了济尔哈朗提议,是支持福临当上皇帝的主要力量。
福临能成为赢家,得益于两点:一是他年龄尚小,易于控制。二是他与多尔衮、豪格等人没有个人恩怨,不会对他们打击报复。有了济尔哈朗和多尔衮的支持,福临顺利当上了皇位,登基后他自然要奖赏功臣,封二人摄政王。当然二人能成为摄政王,也是他们斗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由不得福临。
二是豪格输掉了这场争夺之战
豪格在汗位争夺中的确和多尔衮势均力敌,但当多尔衮转为支持福临做皇帝后,豪格就输掉了这场争夺之战。豪格之所以能和多尔衮相抗衡,一是他有两黄旗支持,二是代善和济尔哈朗保持中立,这让他和多尔衮势力均衡,有了抗争的资本,但多尔衮转为支持福林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首先是中立派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也支持福临做皇帝,这使得多尔衮一方的实力有了极大增强,豪格失去了抗衡资本。其次豪格自身内部势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两黄旗支持豪格做皇帝,是因为它们要保障自身的利益,不愿让它们“上旗”的地位被两白旗取代,但拥戴福临做皇帝,同样可以确保它们的利益,所以它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这样一变化,就只剩正蓝旗坚定的支持豪格,他的敌对势力变成了五旗。代善和济尔哈朗虽然不是豪格的政敌,但他们不允许满清内部发生内战,若豪格为争夺汗位挑起战争,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被众人讨伐。失势的豪格自然会被淘汰出局,他当不上摄政王也属于情理之中之事。
三是满清贵族不想看到内斗继续
满清贵族不希望看到内斗,他们志在夺取中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原帝国,当时他们还要面对大明、李自成等强敌,若他们内部出现争斗,会损害他们实力,他们夺取中原的计划也会被迫推迟,或者一蹶不振,再无力夺取中原,不论那种满洲贵族都不愿看到。
正因为这点,济尔哈朗提出了折中的解决之策,多尔衮也同意了这个办法。满清不想让内斗继续下去,所以他们需要豪格出局,若将豪格和多尔衮一起尊为摄政王,他们之间的内斗势必会继续,这不利于满清内部的团结。为了维护满清内部的团结,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应对大明等强敌,豪格无法成为摄政王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