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能写作业只会学习不会生活的孩子
文
上一篇文章: 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坐同桌,我很纠结, 下一篇文章: 让你不看路孩子摔倒,为什么爸妈第一
福林妈咪临近年末,孩子们也都已经放假。如何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是很多爸爸妈妈关心的问题。这个假期,孩子怎么过,才会是有意义的假期?
果果妈妈:孩子刚上一年级,这个假期打算让孩子好好巩固巩固知识。雅雅妈妈:电视上看人家那些女孩儿跳舞都特别优雅,这个假期打算给女儿报个舞蹈班,毕竟小孩子柔韧性好嘛!图图爸爸:我小时候很喜欢吉他,可是当时家里条件不允许学。现在我想发掘一下儿子的音乐天赋,给他报了个吉他班,顺便也圆一下我的音乐梦。……对于孩子们假期的安排,爸妈们似乎都只是在关心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更重要的劳动技能的培养就这样被爸爸妈妈们忽视掉了。劳动技能重要不重要?这根本就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人类有两宝,双手和大脑。”实践也在告诉我们,孩子会劳动远比孩子学习得好要重要的多。轰动教育界的魏永康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17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科院,本以为会成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却被学校勒令劝退。理由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作为一个已经17岁的孩子,魏永康从来不打扫卫生,寝室里也随处可见他的脏衣服和臭袜子,他甚至无法与同学正常交流。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就是魏永康的父母,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他做。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一个连家务活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的人,他的生活自然会是一团糟。萨克雷曾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劳动,养成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少年说》里,一个男孩吐槽自己妈妈,恳求妈妈别再让他做家务,而妈妈并未同意。“家庭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妈妈还是很为儿子的未来着想。她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既能挥斥方遒于知识海洋,也能稳步操刀于厨房战场,做个有责任的男子汉。这样的话,儿子的生活也会是幸福的。其实,妈妈的话里映射出不幸福家庭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男主内女主外。家务事甚至全是妈妈一个人忙,而爸爸却什么也不干。男孩的妈妈让男孩学着做家务,也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担当。爸爸妈妈们不要觉得自家孩子是男孩儿,就可以让他远离家庭,而专注学习和事业。要知道,家务事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没有谁该做谁不该做这一说。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妈妈抱怨爸爸在家不做家务了。让孩子学习做家务,是为了让孩子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在我弟才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就开始让我弟学习做饭。用我妈妈的教育观点就是:“男孩子,自己会做饭才好呢,至少有食材的时候能自己做一顿好吃的,不至于因为没厨艺再让自己吃不好饭。”就像我们这些爸爸妈妈关心自家宝宝身体成长一样,父母关心我们的并不是我们能挣多少钱,有多大的成就,他们一直在关心的也不过是我们的身体罢了。有一部电影《小花的味增汤》,它讲诉的是一位患有癌症的妈妈与女儿小花的故事。妈妈身患癌症,看着当时尚在襁褓里的女儿,很是为女儿的未来担忧。她自然希望女儿可以健康成长,可是自己就要离世,女儿又怎能健康成长,于是她想到让女儿学会做家务。只有女儿学会做饭,学会做家务,学会照顾好自己,妈妈才能放心离去。于是,在女儿小花还只有两三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她洗衣、打扫、做饭。妈妈教女儿做的饭就是“味增汤”,在女儿慢慢学会后,妈妈也放心的离去了。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如果我们要制定一项育儿原则,那么第一个原则就是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的确,柴米油盐的生活才是孩子以后会真正面临的生活。让孩子们尽早的去适应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体会酸甜苦辣的滋味儿,也是对他们以后的生活着想。这个假期,爸爸妈妈们不妨先放下孩子的知识学习,让孩子去体会一下我们大人们生活的世界。就像心理学家理查德·布罗姆菲尔德在《怎样做才不会宠坏孩子》写的那样:“如果你的孩子从未做过家务,那么从今天起,开始让他们学着做起来也为时不晚。”如果孩子在1岁左右,我们可以给孩子简单的指示,比如让孩子扔个垃圾。如果孩子在2~3岁,我们也可以请求孩子的帮忙,比如让孩子给我们拿双筷子。在孩子到3~4岁时,让孩子去喂喂小宠物,洗洗小袜子就当是玩水。已经是4~5岁的孩子,孩子基本可以分辨哪些东西是安全的,哪些东西是健康的,让孩子学着洗洗碗也未尝不可。孩子上了幼儿园,他自己准备上学要穿的衣服和要用的东西,比我们为他准备的要满意的多。别让孩子禁锢在应试教育的桎梏里,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去锻炼,去体验生活。(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