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这

文丨福林妈咪亲戚家一个孩子今年高考,前两天刚旅游回来,家里开始琢磨她大学选专业的事情了。孩子是文科生,爸妈建议她学经济管理或者会计,她不喜欢,跑过来问我,大学什么专业不需要学数学。数学是这个孩子的心魔,我是知道的,她从小就不爱学数学,初中高中补课几乎全都是补的数学,但数学成绩就是提不上来。她爸妈总说她不用功,但她说自己就是没有数学思维,做过的练习题稍微变换一下,她看到题目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遇到解不开的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解题思路。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很多人不爱学数学,而且一旦落下一点数学,再上老师的课就像是在听天书。所以数学这一门课程,也沦为所有课程中最“难”的一门。但同时,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却觉得数学一点也不难,为什么不同的孩子之间对待这个问题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其实,这和孩子的数学思维缺乏有关系。很多孩子在初学数学的时候就学得很机械,完全没有理解数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科学,而是像学语文一样,通过记忆来掌握数学知识点。一,让孩子感受数学有趣味性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是因为觉得数学太过抽象,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趣味性大大降低,加上畏难情绪,孩子就不愿意学数学。其实,数学应该感受着去学。我后来买过一本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由衷的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和神奇,而这种神器,本应该是孩子小时候最应该接触的。所以说,用数学的有趣之处去吸引孩子,应该是走进数学的第一步。小时候爸爸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块豆腐,怎么样切可以只用3刀切成8块。我就拿了一只笔去画,怎么算都是只能切6块,所以我一直问,是不是题出错了。爸爸笑而不语,然后去拿了一块真豆腐过来,递给我一把水果刀,我拿到豆腐就明白了,豆腐不是一个平面,它是一个正方体,我可以先把刀横过来,把豆腐分成两层,然后再横着一刀竖着一刀,这样不就8块了吗?然后爸爸从不同角度跟我延伸了数学知识点:一刀可以分成2块,也就是n刀可以得到2的n次方块,那么你看,8是不是2的3次方?平面图形就像是立体图形的一个俯视图,一条线可能代表一个面。……这样的一次教学,让我若有所思,好像突然get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而数学的有趣远不止这一点,就拿初高中孩子几乎人手必备的一本教辅资料《五年高考(中考)三年模拟》来说,每一页的下面都有一个知识延伸,讲的就是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定理,但是孩子们都没有时间看。那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多找一些这样的知识点,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孩子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二,对孩子进行开放式引导数学考试考的不仅是知识点和公式,还有孩子的思维方式,而孩子如果在面对考题的时候无法发散思考,就很想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以前很多人孩子去学奥数,奥数中的很多经典题型,就可以帮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拓展,父母可以利用起来。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对小学的孩子来说,在没有接触之前,想到正确答案是很难的,而在学习解题方法的过程中,理解起来也有些困难。但是在家长引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这个解题过程变成游戏,慢慢启发孩子理解,进度不用太快,也不用给孩子压力,不用考奥数的方式来教,而是给孩子时间充分理解这些“数学中的奥林匹克”式思维,逐渐帮孩子打开思路。三,知识点和基础的踏实训练很多人提到数学思维,总觉得应该是灵活的,但其实,想要学好数学,让孩子数学思维更加系统和熟练,也离不开枯燥的训练。孩子新学的课程,知识点要记住这是必须的,必要的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核心概念,才能更加灵活的去运用这些概念。而且这些概念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是组成学科的骨架,只有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才能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整体有更深的了解。另外,增加熟练度的运算过程也不能省略。就像以内的加减法,孩子掌握了计算方式还不算什么,只有扎实的训练,才能让孩子快速口算,并且减小失误率。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一本叫做《妈妈教的数学》的书,书中讲的一些东西,让我对数学有了新的思考,我想如果家长们在教孩子学数学之初就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孩子了解数学,恐怕孩子就不会觉得数学难了,而且会对数学充满兴趣,感兴趣的爸妈们可以看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0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