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多脏拿显微镜放大200倍给孩子
文丨福林妈咪
很多孩子喜欢咬指甲,平时根本用不到指甲剪,只要长了就给咬掉,甚至还会把指甲咬秃。5个手指头一个比一个秃,甚至指甲都被啃没了,里面的肉全都露了出来。
大人看到的时候可以制止他,但是看不到的时候,孩子依然会啃指甲,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由自主地这样做。
有位宝妈就说,她家孩子16岁了,从没剪过指甲,从来都是被他自己咬得光光的。
一般来说,咬手指甲习惯的是3~6岁的孩子,有的孩子还会把这个习惯带到成年。
之前朱一龙在采访中就曾经说过,他总是咬手指甲,手指甲都被自己“咬掉”了。
喜欢咬手指,确实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指甲对手指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指甲太短容易咬到肉,用手的时候也容易伤到娇嫩的指甲缝,甚至引发甲沟炎,而且经常啃咬对手指皮肤会有影响。
另外一点就是不卫生,即使没有到这种咬得手指甲都没了的程度,孩子啃咬指甲的过程中,指缝中藏着的污垢吃进嘴里,也可能让孩子因此生病。
别说经常洗手指甲就不脏了,看起来干净的不一定是真的干净。
如果孩子不相信,可以把这几张图片给他看:
这是一个8岁男孩儿的指甲,他经常肚子痛,而且妈妈说他经常啃指甲。
拿到显微镜下放大倍之后,冲击力很强,指甲里有多脏非常明显。
看到这样的照片,相信孩子再咬手指的时候,脑海里就会出现这几张照片,这比爸爸妈妈叨唠多少次都管用。
这些黑黑的脏东西都是什么呢?
孩子的手平时接触的东西很多,比如挠一挠头,抓一抓痒,皮肤和头皮上的泥垢皮脂屑,灰尘和其他污垢都容易藏进指甲里,小孩子玩儿起来也不顾脏不脏,接触到细菌病毒,洗手的时候很难洗干净。
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喜欢啃指甲,是因为身体缺乏维生素。
其实孩子咬手指,主要是心理因素和习惯因素,也有孩子可能因为缺锌、缺铁或其他微量元素,而出现异食癖,但是概率比较小,主要还是因为婴儿时期的吮吸手指习惯延续,以及幼儿时期紧张、焦虑情绪下出现的情绪排解方式。
如果单纯是小时候留下的习惯问题,那么纠正起来还比较简单,只需要注意用新的习惯改掉孩子的旧习惯就可以。
而如果孩子是因为紧张、害怕、焦虑等心理因素而咬手指,那么我们需要纠正的就不仅是咬手指的表象了。
首先,看到孩子咬手指,不要急着骂。
如果孩子是因为心理因素而咬手指,那么父母的训斥只会加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更加无助。而且在心理学中,越是强调的事情,孩子印象就越深,虽然父母强调的是“不要啃手指”,但是孩子接收到的,却只有啃手指这个信号,所以越纠正,情况反而越严重。
就像当一个人对你说,“不要去想一直黑色的猴子。”
你的脑海中肯定会出现一直“黑色的猴子”,不由自主的出现,然后才是反应过来那个指令是什么,但此时再去有意识的不让这只猴子出现,已经不能控制自己了。
可能以前孩子紧张的时候咬手指,只是他下意识的动作之一,之后随着不断成长,这个动作也会被改掉,但被父母训斥过之后,他也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我爱咬手指”,反而改不掉了。
所以,看到孩子咬手指,要去帮他分散注意力。
看见孩子咬手指,不要去正面提醒,而是应该侧面分散孩子注意力。
比如,让孩子帮忙去做一点简单的事情,占住他的双手,或者是带孩子去做游戏,做运动,用其他话题来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孩子就会从让他感到情绪紧张的事情上转移开来,去思考别的事情。
当然,绕过啃指甲的动作,直接去和孩子聊让他出现负面情绪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方式。
如果孩子是因为亲子之间的问题而紧张焦虑,那父母要先进行反思,是不是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有问题,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比如父母吵架了,父母吵孩子了。
如果是这样,父母就要意识到,家庭关系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做出改变,并且对孩子进行安抚,缓解他的情绪。
如果孩子孩子是在家庭之外的地方遇到了事情,我们要学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说出来。
在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孩子遭遇了什么父母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知道,最怕孩子藏着什么都不说,自己钻进牛角尖。当我们察觉到孩子的情绪,要学会想办法让孩子主动和我们沟通,讲出自己的心事。
“我看你好像回来之后情绪不高,今天玩儿得高兴吗?”
孩子不说没关系,继续引导:
“今天在学校学得什么什么呀?上次老师说要挑选参加小主持人比赛的小朋友,选好了吗?”“你和**今天都玩儿了什么呀,有没有其他小朋友和你们一起玩儿?”……
往往问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后,孩子就会绷不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你,然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把事情尽量完整地讲清楚,最后根据情况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对策,用我们的耐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化解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让负面情绪不在孩子内心堆积,健康阳光的成长。
宝宝为啥都爱吮手指?孩子快两岁了还总吃手,宝妈就要注意了!
“再咬手就剁掉!”威胁口欲期的孩子,换来的可能是“行为延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