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视角的区别明白这一点,让孩
文丨福林妈咪
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女孩哭闹着不愿意去上学,她想要待在家里和米老鼠玩偶一起玩耍,父母怎么劝说都不管用。
后来小女孩的奶奶蹲下来跟小女孩一起装扮米老鼠,然后拿过玩偶对小女孩说:
“宝宝,米老鼠玩累了,想睡觉了,我们带它去睡觉好不好呀?”
小女孩点点头,和奶奶一起将米老鼠放在床上,给它盖好被子。
而后奶奶轻声对小女孩说:“现在米老鼠睡着了,不能陪你一起玩了。宝宝先去幼儿园,放学回来再跟米老鼠玩,好不好?”
小女孩欣然同意,蹦跳着去拿书包。
故事中一句“父母怎么劝说都不管用”,概括了父母的在那个情况下的无奈,完全可以想象到拿是一个什么场景。
然而,奶奶将自己“变成”孩子,用小女孩的视角看待米老鼠,最后沟通成功,却给我很大的感触,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和孩子沟通的第一要义。
和他人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是成人交际间的重要法则,它在大人与儿童之间的沟通中同样适用。
然而,很多家长往往都会忽视这一法则。
他们习惯于用大人的思维看待问题,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么重视一个玩偶,在他们看来上学与未来挂钩,于是他们开始跟孩子讲道理,一定要去上学,只有上学才能有前途,现在不上学,以后怎么在人生道路上超越别人。
可是他们忘了,孩子只是孩子,是没有经历过社会压力的孩子,是有着童真世界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最应该无忧无虑,最应该有玩偶做朋友,最应该恣意潇洒的阶段。
一名教育家曾经说过:大人如何与孩子沟通?
第一抱起来,第二蹲下去,第三用孩子的语言,第四教孩子用大人的语言。
儿子福林刚出生的时候,小小的一团却哭声嘹亮,好像在向世界宣告她的到来。在她到来之前,我一直以为走过二十几载的我对这个世界已经足够了解,却不曾想他带我认识了另一个视角的世界。
我跟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坐在购物车自带的座椅上,我一手推着购物车,一手在旁边的货架上挑选需要购买的东西。
忽然,儿子扯了扯我的衣角,又指了指货架上的一个肉罐头,那个肉罐头的包装上画着一头牛,牛正在一边展示自己的肌肉一边竭力推销自己“xxx牌正宗牛肉,肉质鲜美”。
我以为他是嘴馋了,于是拿了一盒罐头,我刚准备把它放进购物车的时候,儿子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不是想吃肉,我只是不明白牛牛为什么要说自己肉质鲜美呀,难道它吃过自己的肉吗?它不会疼吗?”
一连串的问题弄得我着实愣了十几秒。
是啊,为什么啊?
习惯于从成人视角去看待事物的我们早已经对这些违背生物本性的宣传词麻木了,但是其中逻辑稍微推敲就发现并不正确。
大人的世界充斥着商业利益,而孩子的世界只关心动物会不会疼。
还有一次超市购物,儿子没坐购物车,而是牵着我的手卖力地倒腾着小短腿,小脑袋左转转右转转,整个就一好奇宝宝。
我买好了东西,准备前往下一个区域采购的时候,他拉住了我的衣服,指着最底层的一袋糖果说想要,我扫了一眼,觉得吃太多糖不太好,就劝她换一种零食,没想到以往很听话的福林这次却怎么也不肯放弃,执意要买那包糖果,我无奈地拿起糖果,看了看包装,想知道究竟是哪个地方让他这么喜欢。
他指了指糖果的造型,是喜羊羊的形状,我弯腰看了看最底层的商品,发现上面摆着的都是最受孩子喜欢的玩具零食。
从前我还会想,“摆在最下面的肯定是销量不怎样的商品,谁会蹲着去看最底下的商品是什么啊”,但从那儿以后我就知道了,儿童货架上,一般最下面的商品是卖得最好的。
孩子们向往着动画世界里的纯洁,而商人们则从中看到了商机,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喜爱,再考虑他们的身高因素,就得出了将用动画世界包装好的商品摆放在他们能看见的地方的营销策略。
商人们尚且知道站在孩子的角度摆放商品,家长们却很容易就忽略孩子的感受。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总是在用成人的思维跟孩子说话,试图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意思。当时很快就会发现,孩子不理解,他有他想说的话,大人可能理解,但没有去理解。
就像当我们遇到孩子为了玩儿玩具不去上学,我们会怎么跟他讲道理?一般来说,思维和焦点都集中在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