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眼前学习,他们就认为我没学为
文
福林妈咪
父母信任孩子有多难?
“只要我没在父母眼皮子底下学习,他就认为我没有学习”。“如果父母出门前我在学习,父母回来我在玩,父母会说我‘我一出门你就知道玩’;如果父母出门前我在玩,父母回来后我在学习,父母会说‘看我们回来,你就装模作样去学习’”。
还有“父母少了钱,就认为是我拿的,我不承认就打了我一顿,后来知道是姥姥收在盒子里了,父母还是告诫我‘以后不要偷拿钱’”。
这几件事情还是挺典型的,父母不信任孩子会在“没有父母胁迫下做好事”,就算知道了孩子真的努力了、没做错,父母依旧是“不信任”的态度。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如此不信任呢?
1、孩子曾经有过“前科”
在《家有儿女》中,刘星有一次抄了夏雪的作文,得了全年级第一的奖,刘梅开始非常高兴的奖励,最后挺失望。
在第二次刘星历史得第一的时候,刘梅始终觉得刘星是抄来的第一,甚至跑去学校找老师。
当孩子有“前科”的时候,父母很难信任孩子。
2、父母对教育感到焦虑
当父母在不信任孩子的时候,其实是不信任自己,不信任自己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焦虑,不信任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孩子只要没在我眼皮子底下做,我就不信”的态度。
甚至试图用不信任、否定的态度来激励孩子,却得到了孩子排斥、反感的情绪。
3、父母依赖对孩子的“掌控感”
有些父母不是不信任孩子,只是很难走出“孩子没有我也行”的心理。
在父母心里:只有我管着、看着的时候,父母才“有资格”变得优秀,他的优秀是我培养出来的。
父母缺乏对生活的安全感,而期待抓住孩子,并且十分依赖对孩子的这种掌控感。
4、家庭中的权利架构问题
有孩子说:“我爸妈宁愿相信外人,我不相信我。”
孩子明明才是亲近的人,为什么父母宁愿相信外人,也不相信孩子呢?
在家庭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有权威的,是孩子崇拜、敬重、顺从的对象,并不存在平等的关系。
而外人和父母是平等的,再者外人和父母在交流的时候会为了面子或利益而表现出对方的重要性。
因此,很多时候,父母信外人,而不信自己的孩子。
在上面种种原因之下,父母不信任孩子,导致孩子的行为脱离自己掌控后,父母会焦虑、会恐慌,会用打击、嘲讽等方式来让孩子认识到:你的行为和想法是错的。并且会养成习惯。
父母的不信任对孩子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在父母做出“不信任”的举措时,孩子会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情绪,来适应或应对父母。
1、孩子喜欢做表面功夫
孩子在父母面前学习的时候,父母没有任何问题;当孩子不在父母面前学习的时候,父母就采取不信任的姿态,甚至打击孩子、忽视孩子的努力。
因为“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会养成在父母面前表现,在父母不在面前时消极。
孩子的成长、努力会十分依赖父母。
2、孩子对父母不信任
父母的打击和不信任,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和父母时没有办法沟通的,在父母面前产生挫败感。
时间长了,孩子对父母也是不信任的,不信任父母的爱、付出。
3、对“被人尊重”有匮乏感
父母不信任孩子,会时时刻刻监视孩子到底在干嘛,是不是做坏事了。
这种不尊重的行为和语言,会让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很多人喜欢吹牛,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享受被人尊重的感受;还有人被别人尊重一点,就会极力讨好他人,以获得对方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当孩子对“被尊重”匮乏时,很容易做不太好的事情,以期望得到尊重。
孩子不被信任,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无措、糟糕的事情,对亲子关系来说也是十分大的伤害。
而在“父母不信任孩子”这个过程中,父母并没有得到孩子的感激、成长,也没有在孩子面前成功树立起“权威”。
对于这种“百害无一利”的行为,父母是时候该停止了。
但是呢,很多父母们已经习惯和这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孩子“不信任”,继而冷嘲热讽、调侃几句,父母该刻意的做些什么改变呢?
1、根据客观事实看待孩子的行为
虽然父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父母看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判断孩子在做什么。父母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待孩子。
就像上面提到的,父母回来,孩子在写作业,父母应该根据自己看到的来判断孩子,并且给予正面的回应,或者不回应:孩子写作业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父母不去打扰,让孩子写下去。
做了好事就夸奖,做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就不理睬,根据客观事实看待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想象“丑化”孩子,用负面情绪和负面语言来“刺激”孩子。
2、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
怎样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呢?
其实方式还是挺多的,听到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父母不要第一时间就否定,而是承认,并且把孩子这优点记下来;在孩子做了让父母惊讶、惊喜的事情时,父母也要记下来;孩子做了父母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时,要记下来,了解一下孩子这样做的理由。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父母看到孩子好的一面,还能更了解孩子。
3、放下自己的架子,正确树立权威
树立权威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信服、敬佩父母,自愿听从父母。
而“不信任”、“端架子”却会让父母在“树立权威”的对立面越走越远。
父母放下架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也能给出中肯的解决方法。
将心比心,想想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父母不用端架子,就能“不立自威”。
因为身份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孩子和父母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完全不同。
父母觉得自己有道理,不愿意去理解孩子;而孩子则是“不愿意理解我,我也就不配合你”。
这样一来二去,双方之间矛盾会越来越大。
不信任孩子,只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非常小的矛盾表现形式,但是如果父母愿意从这一点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家庭和谐、教育孩子会有“豁然开朗”的收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