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这是件好事,抓住健康耻感

文丨福林妈咪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孩子犯错后会知道自己犯错了吗?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尊心和羞耻心开始出现,他就可以在做错事时意识到,从而产生内疚感和羞愧感。但是很多时候父母急于责骂,就会让孩子的这种内疚感和羞愧感转瞬即逝。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羞耻感”,指的是人们对于与道德标准相违背的行为所生出的一种羞愧、耻辱的一种感受,这是一种自我意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心同样会生出羞耻感,当这种羞耻感有利于构建孩子行为的时候,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成为“健康耻感”。“知耻”是好事,羞耻心建立在自尊心之上,是孩子成长进步的表现。当孩子自己有羞耻心,才会去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说,这种在正常范围内的“耻感”很健康,也很有用。在《去情绪化管教》这本书中,作者丹尼尔·西格尔提到:有些科学家认为,能够营造“健康耻感”的行为限制会在人的内心铸就一个指南针给他在未来生活中的行为以指导。对孩子来说,“健康耻感”可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进行自我反省和约束比如说,妈妈在厨房做饭,让5岁的哥哥照顾一下一岁的妹妹,哥哥只顾着自己玩儿,妹妹从床上不小心摔了下来。听到妹妹的哭声,哥哥会产生很强烈的内疚感。当妈妈从厨房跑出来抱起妹妹,哥哥就会在一边愣愣的站着,他会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没有听妈妈的话,没有好好照顾妹妹。这时候不需要妈妈骂,哥哥自己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陷入深深的自责。此时哥哥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他会自己开始反省,为什么会这样,自己错在哪里,并且自己告诉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办。认识到这一点,对父母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启发,有时候教育孩子,不需要疾言厉色,当孩子成长到有了愧疚感羞耻感的阶段,他做错事时,不必对孩子太过责备,因为他已经在进行自责了。那如何正确利用孩子的健康耻感引导孩子的行为呢?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究竟该用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他呢?1、给孩子自责的时间就像前面说的,孩子做错事,不必急着指责,场面紧张时可以尽量缓和局面,给孩子思考和反省的时间,如果是偶然发现孩子的错误,可以稍作提示,给孩子一个做决定的时间。很多人都听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颗糖”的故事。陶校长有天在校园里走,看见一个男生正准备打另一个男生,他及时制止,把打人的男同学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陶行知先是去了解了事情的具体情况,然后回到办公室找这个学生谈话。他并没有一上来就批评这个孩子,而是掏出一块糖来对他说:“这是奖励你的一块糖,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然后又掏出一颗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第二块糖,因为当我喊停手的时候你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紧接着又掏出第三块糖:“据了解,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男生听到此处已经忍不住哭泣,对陶行知认错:“校长,对不起,不管怎样我都不应该拿砖头打人,我错了。”此时,陶行知掏出第四颗糖给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行知的第四颗糖,正是对学生“知错”的奖励。整个谈话,校长并没有提到一句指责,也没有一上来就跟学生讲道理,当时随着他一点点肯定学生的优点,并且看到学生做错事的原因,孩子就明白了校长想说的话,也真切的认识到了自己错在哪里。这就是自我反思的力量,相信在办公室等待的时间里,在校长一次次给糖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的委屈和失误一一想明白,而老师维护他自尊的行为,彻底让孩子放下心防,真心悔过。2、相信孩子已经感到羞愧,并告诉孩子“认错”的珍贵第二个关键点,正是给孩子尊严和信心。愿意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反思,释放的正是信任孩子的信号,代表你相信孩子已经感到内疚和羞愧,代表你相信孩子能够认识到应该怎么做,不需要再去揭开他的伤痕。其实这正是成年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当对方出现失误,并且已经认识到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再去过分的苛责,而是会相信对方会记住此次的经验教训,以后改善自己的做事方式,为他人留尊严,也是一种善意。对孩子也是如此。相信他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约束,他一定不会辜负父母的这份信任。同时,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认错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前小学二年级教材中有一篇叫做《勇于认错的华盛顿》,讲的是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父亲喜爱的樱桃树,最后主动向父亲承认错误的故事。看到孩子羞愧又勇敢的样子,父亲对他说  :“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虽然我很喜欢这棵樱桃树,但我更喜欢有了错误能够承认的孩子”。孩子做错事后复杂的内心活动中,能做到勇敢承认错误,而不是逃避甚至撒谎,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而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才能给孩子更大的力量。合理利用孩子的健康耻感,不仅是可以的,更是必须的。而过度指责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刚出现的健康耻感消失。试想,如果孩子已经感到自责,父母还要一直批评,容易让孩子走向叛逆,我都知道错了,你为什么还要一直说我?更不好的是,难以承受的孩子只能走向为自己开脱的另一面,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导致品行出现问题。健康耻感,强调的是合理范围内的耻感,如果孩子陷入过度耻感的情节中,也会出现问题。在一部韩剧中,一个富有的家庭有两个孩子,弟弟因为非常聪明,连跳两级和哥哥同班,经常被父母夸赞。看不惯弟弟的哥哥有一天就把弟弟骗到一个荒无人烟的胡同,自己跑开了。没想到弟弟遇到一个因为被抛弃而精神失常的女人,他诱拐了弟弟,把他关在一个废弃工厂。女人把弟弟当成自己的孩子,还要让孩子和自己一起死去,聪明的弟弟劝开女人得以幸免,但依然看到了女人在自己面前上吊自杀的一幕,从此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逃出去的弟弟跑到警察院昏倒,爸爸和哥哥来到弟弟被关的地方,哥哥陷入深深的自责。是啊,看到弟弟受了这么大的罪,差一点就死掉,都是因为自己小小的捉弄,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伤痛。于是哥哥出现了心理问题,他把自己当成了被绑架者,把弟弟当成了捉弄自己的人,开始责怪弟弟。最后,看到家中僵持不下的局面,弟弟选择假装失忆,爸爸妈妈共同默认,是哥哥被绑架。就这样,哥哥在对弟弟的怨恨中度过了很多年,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当时的真相。生活中,有的孩子也会陷入过度的耻感中,这会让孩子出现太大的负罪感,可能一件小事对他来说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也需要父母来进行开解和引导。比如,合理的规劝孩子,帮孩子分析事情,让他看到事情没有那么严重,看到其他人对他的宽容,看到父母对他的爱。还可以让孩子发现时间的力量。很多失误,在孩子自己眼里会一直挥之不去,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而对别人并没有那么关心,我们的失误会在世间的冲刷下逐渐变淡,别人不会一直记得,五年前某某摔坏了我的铅笔盒,六年前在课堂上某某没能回答上老师的一个简单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